返回 第271章 大功于朝   大明从慎重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1章 大功于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修长城与安置流民有何关系?”弘治皇帝诧异。



明初,朝廷有征赋役来修建长城,不过太耗费银子,只修建了一段便因靡费不足,被迫停止。



一旦开工,就要耗费无数靡费。



“臣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严成锦微微抬头看弘治皇帝一眼。



“严卿家说就是。”



“西北疆域,正是因没有长城的庇护,才致使鞑靼人屡次进犯,让无数的田地荒芜。



修筑长城的力役,可以调用荆襄的流民,每日给四分纹银。



筑成后,将流民安置在西北,西北地方广袤,良田众多,可以种植玉米。



如此一来,荆襄的流民便可以安置,大西北也会渐渐成为安稳之地。”



安置荆襄的流民,就得给他们一个安身立命之地。



纵观大明,西北是最辽阔的。



但常年战争,田地被士卒和军马践踏,被鞑靼人掳掠,导致百姓不得不逃。



你以为被鞑靼人掳光了,今年的赋税就可以不交吗?



不,官府还是要征收的。



没有粮食交赋税,百姓只好逃亡当流民。



西北因为常年打仗,是大明主要的流民诞生之地。



“说起来,臣此去河套,看见无数良田在鞑靼人的铁蹄下,变成了荒地,百姓十不存五。”保国公感慨。



弘治皇帝沉眉思索。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南下掳掠,朝廷中的变故不断,修筑长城一直修修停停。



西北虽然修建有城垣,但两城之间,相隔数十里,并没有连接起来。



韩文却道:“修建北边的长城,严大人可知北边的疆域有多长,仅仅修一米,就要花多少银子?”



户部有历代修建长城的账目,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下官知道,下官想修的,只是西北三边一带的长城,将缺口之处连接起来。”



严成锦将西北的长城画出来,仔细算过目前的长度,缺口太多,拦不住鞑靼人。



将这些缺口堵上,西北长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户部算一算,要多少银子。”



“臣不才,算了一份。”严成锦从袖口里掏出一本早准备好的册子。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从嘉峪关修到山西镇,要二百万两纹银?”



韩文一听脚都软了,差点没扑倒在地上,吹胡子瞪眼看着严成锦:“二……二百万两银子?”



“韩大人不必动怒,可以分十二期,不用一次掏出来。”严成锦估计,户部的屯银有二百三十多万两。



韩文的演技真好……



弘治皇帝见他这样的反应,还真以为户部没银子呢。



不过,国库需要屯银子以备不时之需,这倒是真的。



大殿中,人人脸色拧巴,唯独严成锦面色如常。



李东阳和刘健三人眉目紧锁。



朝廷许久没有兴动如此大的工程了,动辄两百多万两银子,堪比一年的夏税。



“只是安置流民,会不会太破费了一些……”刘健觉得这些银子,花得有些不值。



两百万两银子,每天赈济两顿稀饭,够荆襄的流民吃到死。



严成锦倒好,还让流民去西北修长城,这不是多此一举?



谢迁和韩文等人纷纷点头。



“刘公说得不错,敢问户部,西北明初交上来的赋税,与如今交上来的赋税相差多少?”严成锦问。



韩文有些吞吞吐吐,弘治皇帝眉目冷峻,大声道:“韩卿家说就是,何须遮掩。”



“这个……臣要去核实一下。”



说着,韩文大步退出大殿,片刻之后,又匆匆忙忙的赶回来。



“西北三边的赋税总和,若都折算成银子,相比明初时,每年大概少了十万两左右。”



这十万两,是米粮加税银的总和。



明初时,鞑靼人被朱元璋收拾得老老实实,不敢进犯。



西北相对安定,百姓不用逃亡,交的赋税自然就多。



如今,鞑靼人把西北当成自动取款机,没事就来抢一抢,人都跑光了。



第271章 大功于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