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6章 竟会是这样的圣旨   大明从慎重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6章 竟会是这样的圣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清早,



王不岁来到严府,对严成锦低声道:“少爷,漫画昨傍晚全被人带走了。”



那些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二十两马车,在京城难得一见这样的架势。



王不岁不敢多问,命人暗暗装上车。



严成锦知道,朱厚照把事办妥了。



“是长宁伯的马车,昨夜何时离京的?”



王不岁小声道:“是酉时,少爷,还印不印了?”



“先不要印了,太子的新作还没画出来。”



严成锦猜测,周彧与蕃商做买卖,就是这么送到江南,甚至广东,他必有一条绿色通道。



周彧与张家兄弟不同,本着能帮则帮的原则,极会经营人脉,京官他使不上力气,地方官却可以。



从前朝至今,人脉远不止京城的地界。



十一月了,寒冬飘雪。



京城通往良乡的路上,白雪被马车压得严严实实。



严成锦坐着马车来到良乡,传世理学院开门授课两月,生员越来越多。



良乡的运河冻住,上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船厂生意冷清。



但陆运依旧能看到商人,他们运输着铁器、纸张、精盐、食糖等众多良乡的货物。



大明的商业繁茂,比如江西赣州,每年都有大批的粮食运往朝廷各地。



江南出产的绫和布遍布天下,成千上万的商人前去收购纺织品。



但税银都比不上良乡。



良乡这一年收的税银,足抵上河间府的一府夏税秋粮,良乡仅仅是一个县而已。



俨然有成为大明的义鸟之势。



商税庞大到如此地步,账目是要查的,良乡衙门清算一遍,交于谢玉清算一遍,最后王不岁算一遍,再递交户部。



李兆蕃骑着一匹马,跟着严成锦的轿子来到良乡。



他守孝时,早就听同乡的秀才说,良乡有一座藏书馆,收藏的书目乃坊间之最,连国子监都比不上。



“果然不是虚传。”



李兆蕃站在藏书馆前,心中隐隐有点激动,昂头看去,一座巍峨的楼宇立于天地之间。



他有些好奇和兴奋地走进藏书馆,从一楼到五楼,逐一览阅。



李府,



李东阳熬夜写了一份讲义,这三年继儿的学问定有落下,他平时无暇教导,唯有让他看自己的注释。



来到书房,却不见李兆蕃人:“二少爷呢?”



丫鬟还未回答,李清娥先道:“方才下人回来禀报,二哥去良乡了。”



李东阳微微皱眉,将讲义放在书案上:“他去良乡做什么,这两爹看他总心不在焉的。”



“二哥在家乡守孝三年,想必苦闷久了,京城比茶陵繁盛,出去散散心也是正常,爹别担心了。”李清娥道。



李东阳长出一口气,颔首点头。



宋景闲时会去理学院讲课。



“今要说的,乃是物理中的力,万物存于世界上,皆会受力牵引。”



堂下的胥吏和流民子弟很多,聚精会神,能听懂的不过是寥寥十几人罢了。



他们每冒着大雪前来,头悬梁锥刺股,嘴里哈着白气,只为冲刺今年最后一场理科考试。



李兆蕃坐在人堆里,想不到世间还有理科这种学问。



他有些好奇,宋景是怎么发现这种学问,又将它归结写在纸上的?



理学院,院长的值房。



第326章 竟会是这样的圣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