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求贤令》 献公殁时,秦与强魏,征战二十,魏人侵我河西,占我崤山,入我函谷,欲亡秦矣,后继孝公,举步维艰,外有六国之困,内有氏胄之忧,献河西,赠函谷,悠悠我秦,岌岌可危! 水深火热之地,朝不保夕之时,孝公立志强秦,乃下招贤一令,遍及天下士子,入我蛮荒,变法图强,有卫鞅之人,助秦霸业,三十之功,终取河西,再夺函谷。 先王遗孝公之策,深耕变法,天下称王,犀首张仪,合纵连横,司马平蜀,我秦再强,何也,皆因山东士子也! 吾上承两代变法之烈,下接秦国革新之创,欲立不世之威,仿上古诸贤王,行王道而治秦,执礼乐而化德。 秦律之利,变法之界,图强一事,唯兴王道,王道一事,教化为先,教化之要,重在治学,治学之首,其在修书! 秦蔡纸,我秦独创,著书则万年不腐,吾欲拜天下百家之子,纳言成书,存万年不朽,以后人观之,百家诸子,凡有此志,尽可入秦,行修书之大礼,编礼乐之治世。 其才出众者,吾奉卿之,天下煌煌,荡求贤才,昭书天下! 第一章 我不想举鼎啊! 周赧王七年,洛邑王城。 黑色的旌旗密布,在风中猎猎作响。 城墙之上,一个个斗大的秦字精神抖擞,就是在一里之外,也能够看的清清楚楚。 黑衣黑甲的大秦锐士从王宫里面,一直排到了王城外面,他们手执长戈,身披甲胄,这就是传闻中的虎狼。 站在城墙上,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一片,似乎这里并非是天子的土地,而是他秦国。 王宫没有高楼,因为他的雄伟不在高度,而在于长和宽所形成的厚重,正中央一座宫殿,尤其是如此。 红墙,黑瓦,褐色的箭楼。 在这座大殿前,有一片极广的空地,上面铺满了青石板,多少年过去了,石板许多都龟裂了,甚至露出了新芽儿。 四周的王墙上面,也尽是参差斑驳,谁也没有办法抵御时间的侵蚀,就是王宫也不成。 他已经老了。 整个王城之中,就只有立在那里的九座青铜大鼎还是历久弥新。 九鼎形状相同,大小相似,三尺见方,造型古朴,与宫殿一般,颇显厚重。 传说大禹收九州之金,铸造这九鼎,代表着华夏九州,从夏都商,从商到周,说不清传承了多少年,但一直都是权力巅峰的象征。 今日,难得王宫的大门打开,洛邑的国人都涌了进来,不知道是被什么吸引,他们都伸着头,拼命的往里面看,要不是有那些个黑衣黑甲的卫士门挡着,恐怕早就挤破了头。 在九鼎的跟前,还有一群人,他们分了两拨,一拨尽带甲士,另一拨高冠华服。 眼下,所有人都开始屏气凝神,盯着前方那个威武雄壮,赤膊上身的汉子。 赵兴望着眼前的九座大鼎,有些愣神。 此时此刻,他已经不是他自己了,他现在是秦武王嬴荡。 这是他后来的谥号,君王死了才会有的,好在他还没死,那现在应该叫做秦荡才对,嗯,总算比嬴荡好听了一些。 此时,正发生着一件历史上的大事,秦武王嬴荡绝膑而亡。 简单来说,就是秦武王举鼎不小心砸断了腿,然后死了。 秦国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来,开始走上强国之路,其子嬴驷称王,史称惠文王,惠文王又生秦武王,秦武王死后,将位子传给了弟弟秦昭襄王。 公元前307年,是秦武王嬴荡即位的第四年,这一年,秦军打下了韩国的重镇宜阳,直接铺平了连接洛邑的通道。 嬴荡耀武扬威,带大秦锐士巡游洛邑,兴致一起,便要在王宫举鼎,发生了举鼎绝膑而亡的大事,正是这一事件,秦武王薨,其弟嬴稷继承王位,也就是秦昭襄王。 他左右看看,这不正是在王宫,眼前的不是九鼎又是什么? 这样说来,岂不是意味着他马上就要死了,赵兴好一阵无语。 他本是一个对历史颇有兴趣的外科医生,哪能想到睡了一觉,醒来就成了这样一幅光景。 四周的一切是这样的真实。 哎呦,好痛! 这不是梦,是穿越。 赵兴看去,他变化不小,这幅身材高大,远超常人,站在人群中很是亮眼,足有两米之高,体格魁梧,四肢健壮,俗称胳膊上跑得马,就是这个意思了。 史书记载,嬴荡是秦国出了名的大力士,为人好大喜功,洛邑王城举鼎,全是因为他一意孤行才酿成的事故。 在大鼎的旁边,正躺着一个身材与他一般无二的汉子,赵兴记得,这人名为孟贲,此刻的他七窍流血,面色涨红,几个先生正在帮他轮流医治。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赵兴一眼就看出,这就是典型的用力过多,导致的血液上涌,颅内压力增高的表现,要是一个弄不好,铁定是活不成了。 不过,后来的孟贲并没有死于举鼎,而是在秦武王死后,追究他的责任,被五马分尸。 这第一个要举鼎的,应该是任鄙,这家伙脑子还算正常,虽然举鼎是一项运动,但也要量力而为才是,他直接拒绝了,第二个就是躺在地上的孟贲,孟贲倒了,现在是轮到他了。 人体骨骼承重有限,看这大鼎少说也有三百多斤,他自付这幅身体异于常人,但也不能去做傻事,以现在的医疗技术,一旦出了岔子肯定就救不回来了。 嬴荡正值青春,还有大好的年华让他去挥霍,既然这样痛苦,那我不举不就完了,我是秦王,我说了算。 “大王威武,大王威武,大王威武!” 他刚想拒绝,却听见大秦锐士们一阵山呼,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起的头,这是要将他放在火上烤,这么容易,你们干嘛不去。 这时候,洛邑国人也跟着山呼起来,嬴荡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炫耀秦军威武,大秦威武,刚才这举鼎就是因为任鄙随口一说,他就亲自提议举鼎,以示威风。 现在所有人都上了头,他却想退了,现在要想后悔,还真得好好想个理由了,不然秦王这张脸以后往哪里搁,还要靠他吃饭呢。 真操蛋,穿越的是个时候。 不过,也不能再晚,要是再晚那么一丢丢,这秦王可就举鼎断腿了,穿越一来就是个残废,不是更可笑! “大王,事不宜迟,周天子是天子,我王更是天之骄子,天子拔九鼎,寓意收九州,此乃大吉之兆。 正午时分,天地阳气最盛,而此时举鼎,秉承上苍意志,阴阳泰和,当是我王神力最盛之时,此鼎可举!” 嬴荡刚要开口拒绝,就被旁边另一个黑塔似的壮汉抢先,壮汉虬髯倒插,豹眼环睁,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家伙。 这人正是任鄙,也是秦国出了名的大力士,秦军中的一员猛将。 等等,这不对啊? 原先以为这任鄙就只是一个大力士,没想到他这幅魁梧的身躯之下,还藏着这样一颗玲珑的心,说辞一套一套的,这可与历史上记载的有些出入,还有任鄙不是极力反对的那一个吗,现在怎么这样赞同了,这简直就是要将他捧杀。 什么张口闭口就是阴阳这些的,这哪是大力士,分明就是阴阳家的说辞。 难道这是任鄙的副业? 嗯,这个历史有点不一样了! 第二章 这是要弑君 见情况不对,嬴荡没有着急回话,在看过他们后,又往远点去看,一个瑟瑟发抖,面色苍白的中年男子很是引人注目。 男子身着黑红长袍,上面绣着金丝玄鸟,头上一顶黑金九旒冕,脚蹬一双同样也是绣金的方履,看他这样一副打扮,这不正是堂堂的周天子,周赧王姬延吗? 在姬延柔弱的身躯后,还跟着一群同样柔弱不堪,老弱病残的臣子,他是大周最后一位天子,还有五十一年多,这大周就要亡了,眼前的这位,今年刚到三十,可活的够长的。 “放肆,天下间的天子就只有一位,便是这位周王,竖子不知尊卑,在周王身前,寡人岂能自称天之骄子,既非天子,就不能做擅越之事,那个周王你说对不对?” 众人皆是疑惑,刚才兴致勃勃的大王怎么突然就怂了,说这个话,是再找开脱的借口吗? 嬴荡失算了,因为姬延听了这话,将头低的更低了。 天子到了他这一代,早就不想什么王天下,尊王之类的了,他只希望活着,好好在这洛邑王宫活下去。 “秦王武功盖世,乃是天降力士,予一……我……自愧不如,这个……九鼎虽然……但对秦王……不过小事尔。” 周王说话结结巴巴的,他连予一人都不敢自称了。 也对,秦国攻打韩国宜阳时,这周王还出兵帮过韩国,现在秦王上门了,他应该怕才对。 嬴荡顿时没了脾气,胆子小就算了,还这么不上道。 他本想找个台阶下,现在看来是下不去了,那还能怎么办,硬下呗,他是秦王,他说了算。 “那……个,那个寡人身体有恙……那就……今……” “大王,再耽搁下去,好时辰可要过去了,还是快些吧!” 嬴荡意外,没想到任鄙竟然如此放肆,敢打断了他的话。 他是谁,他可是堂堂秦王。 第一个举鼎的孟贲都半死不活了,任鄙还如此坚持,这哪是让他举鼎,这是让他在去死。 对于这样的举动,赢荡不得不怀疑。 任鄙乃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他所代表的,是秦国的贵族势力们,难道真有人想要他死? 以眼前这大鼎的分量来说,抱起来都难,况且还是举鼎,想想还真有可能如此! 所有史书对秦武王的描写,那就是好面子,性格偏激,脾气暴躁,崇尚武力,试问这样一个人,在这种境况下,以他的性子会不举吗? 肯定会举,所以他才会死。 越想越是心惊。 很有可能,秦武王就是被人这样阴死的,毕竟举鼎绝膑而亡,听起来有点儿玄乎,五千年来,好像就只有这么一回。 任鄙敢当众打断秦王的话,要么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要么是早有预谋,磨刀霍霍向秦王。 嬴荡环顾四周,觉察出了不对。 在他身旁站的,都是大秦的骨肱之臣,史书记载中一群聪明的人,可此时,居然没有一个人来劝阻他干这样的傻事,臣子们这反应,也不对吧? 只见 他们每个人都低着头,一言不发,好像所有的事情和他们无关,又好像在偷偷关注着一切。 这不是盼着他死,还能是什么? 敢情这里对他忠心的就只有一个孟贲,傻呵呵的听他的话,现在还躺在地上不醒人事,秦武王嬴荡在位期间,不是都尽干拉风事吗,有这样悲剧? 他没有立即反驳任鄙的话,好好思索起了现在的处境。 眼前的这些人,有统领百官的左相,有领军打仗的将军,有护卫王驾的郎中令,有掌管王族大小事务的左庶长,还有执掌咸阳所有军力的咸阳将军。 他们要么是大将,要么是权臣,由远到近,由里到外,将王权瓜分殆尽,也将秦王层层包裹。 现在最要紧的已经不是举鼎的问题了,而是他不举鼎,会怎么样? 再看洛邑王宫中的守军,都被换做了郎官和卫士,他们的统率可都站在这里,低头不语,这一切,似乎也是早有预谋。 秦国大军远在城外,真要在这个时候发生点意外,王宫大门一闭,他可没有任何反抗之力了。 至于这些来看热闹的洛邑国人,呵呵,这里是战国,这些年死在虎狼之师手中的人还少吗? 历史记载,秦武王身体强壮,可在位却只有四年,死的又这样离奇,这里面的故事是值得深思了,毕竟哪部史书不是胜利者书写的? 可怜的嬴荡,居然混到了这种地步,从里到外,不仅没有亲信,还尽是一些乱臣贼子。 当务之急,还是逃命要紧。 “寡人神威自成,天下第一,何须要看天意行事,不行,再等等,寡人就不按照天意行事,就不要阴阳泰和,就要等这正午过去,看看老天会怎么样。” 半天不说话,容易让人察觉不对,想来想去,嬴荡也找不出个理由来拖着,只能这样随口一说。 身边的任鄙好一阵诧异,大王今日这么奇怪? 刚才有点儿怂,现在又突然跟泼皮一样,这是个能说得过去的理由吗? “大王神威,自是无与伦比,这九鼎是大禹所铸,象征九州,今日大王举九鼎,远胜过春秋霸主问鼎中原,今日之功,不日便会传唱诸国,人人颂扬大王威名。 到那时候,天下来朝,尽皆拜倒在我大秦神威之下,大王便可东出中原,一统天下,此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业,臣请大王为我秦所虑,举鼎!” 我……举你大爷! 这样一副犀利的言辞,竟能出自一个糙汉子之口,任鄙的步步紧逼,嬴荡只觉得无力。 这简直就是将他当作傻子来哄骗,要是一统天下这么容易,始皇帝也不能被称之为千古一帝了。 不过,任鄙此举,倒是给他提了个醒,以前嬴荡或许就真吃这一套,典型的死要面子被人杠。 “臣请大王为我秦所虑,举鼎!” 紧接着,后面的人也开始山呼,只有那些个老奸巨猾的臣子们,还是低头不语。 怎么着,又来了。 嬴荡开始苦思自己所学的一切知识,来找到破局之路,可这与他所学的历史根本就不一样,哪还能够破局呢。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道理想必在场的都明白,臣子们既然约定了要弑君,这屠刀就不会收回去了。 战国时代,贵族们权势不小,就他所知,被臣子杀了的君王就有一个,这个年头,臣子们惹不得啊! 我辛辛苦苦,躲过了被鼎砸死,但还是躲不过臣子们的手黑,这可如何是好,寡人命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