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年少不识愁滋味 “你举着个蛋糕怎么像办酒的东道主一样,还说什么来、来,快进来,又不是你买的蛋糕哈哈哈哈哈~咳咳咳咳咳……” “黎忆穿着件胸前有个美女的T恤在旁边幸灾乐祸然后招了报应!”丁当翻着白眼瞅他,心里骂他这个直男像个傻逼活该单身,一边把心里涌起来的,对于黎忆给他买蛋糕过生日给她惊喜的好感与感动一股脑抖掉。 钟雨眼神在黎忆和丁当两个人之间转了又转,笑嘻嘻地说:“你俩一看到就吵架,偏偏还要互相对对方好,走个路都腻歪着挨着走,你俩在一起算了!”刘青算着这俩这层纸快一年了都捅不破,这次又该口是心非地互相否认了。 代歆和陈筱在一旁笑得像个看女婿越看越满意的丈母娘一样高高兴兴地附和:“诶我也觉着是,你俩怕不是背着我们早就暗度陈仓了?” 嘿,还就没算准,这俩低着头互相悄悄咪咪看了对方一眼,然后红着耳朵假装没听到,开始招呼着让大家一起进食堂分蛋糕。 一行5人,丁当这个15岁的寿星,黎忆这个杀千刀的狗男人,还有他的好基友钟雨,再加上丁当的两个小姐妹代歆和陈筱,浩浩荡荡进了食堂过生日,略寒酸。 丁当把蛋糕放在桌子上,想起往年的生日都是家里煮一桌好菜,买一件新衣服,再送上一个红包,丁当差点以为能有点仪式感的流程都只会在电视小说里出现。 第一次收到生日蛋糕的丁当有点拘谨,又不好意思说,和大家打打闹闹准备拆开蛋糕,眼神不自觉地往黎忆身上瞟,却看到黎忆进了食堂之后直接走向其他地方,和他们这堆人距离拉远。丁当有点烦躁,她一个女孩子都不怕和男生一起玩,黎忆怕什么。 钟雨、代歆和陈筱又开始装模作样地演戏——陈筱在矫揉造作不遗余力地抹黑式模仿丁当:“哎,这男朋友陪着过的第一个生日呢,这该许什么愿才能报答呢?” 代歆也开始阴阳怪气:“诶筱筱你可别胡说,什么男朋友,人家两个人都说了还是单身呢,单身懂吗,钟雨你也有机会,钟雨也能追的那种意思!” 钟雨一步跳开,两只手加整张脸都在肆无忌惮地表达拒绝:“诶诶诶,我可没有追过,自证清白,我没有机会我可不喜欢,喜欢的是那黎某吧!”这句黎某简直是点睛之笔,像召唤密语一样就把那端着一份餐盘的黎忆召唤了出来。 黎忆像是把“喜欢的是那黎某吧”当成出场背景音乐了一样,整张脸都透露着“我想承认,但是我要矜持!”故作严肃地拉过在旁边无辜成为谈资本资的丁当:“快许愿切蛋糕,然后快点吃饭,吃完饭再去上晚自习,不然你晚上又要饿,对胃还不好。” 丁当一下仰起头看着他,还顺便踮了踮脚,发现高度还是差一点之后,聪明机智地退后半步,洋洋神气地回答:“我偏不,我是要减肥的人,我才不吃饭,哼!” 黎忆拉着她坐下,把餐盘端到她面前,也不说话,直接拿起勺子舀了一口喂到她嘴边,丁当习以为然地张嘴吃了满满一口,高高兴兴地左摇右晃。 钟雨在旁边怄了一声,“恶心,秀恩爱,死得快,俩单身在这里演什么演,啊我的眼睛它不干净了!” 代歆和陈筱在旁边笑作一团,也敬业地没忘记自己的整容,振振有词地附和:“说得对,你俩好不要脸,吃个饭还要喂。还有这位黎某同学,能不能不要那么双标,我们不配吃饭吗?我们不用注意身体健康吗?” 丁当含着一口饭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黎忆也理所当然:“你们不配,不配吃饭,也不配拥有身体健康!” 仨货捧心,一起把蛋糕当做秀恩爱的单身狗,暴力拆开,点上蜡烛,意图用过生日阻止这俩的恩爱行径。 黎忆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丁当,示意她快许愿。丁当看到蛋糕上的图案是她最喜欢的哆啦A梦,含羞带怯地看了一眼黎忆,嘴角疯狂上扬地闭上眼睛。 钟雨和代歆、陈筱对视一眼,三方皆从大家眼里看到了“奸情弥漫”四个字,笑眯眯地打趣许完愿的丁当:“哟,这许的啥愿啊,百年好合?” 代歆:“喜结连理?” 陈筱:“早生贵子?” 钟雨:“诶你这贵子是不是生得早了一点,哈哈哈哈哈哈哈!” 丁当:“呸,像我这种努力学习纯洁单纯,如花似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貌比西施死不要脸的大美女,怎么会像你们那么庸俗!” 仨货还没来得及把丁当按着锤,黎忆已经翻着白眼一下按住丁当的头,并说了一句:“求你做个人好吗?” 丁当:“?” 仨货高兴得笑出了鸭叫:“嘎嘎嘎嘎嘎嘎嘎~” 丁当:“?果然,我这种仙女的美貌不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理解的!” 第二章 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 第三章 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第四章 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 二狗他们其实也不是真信有什么宝贝,不过是就着这事去山上玩而已,只要拉上孙狗就不怕挨骂。没有宝贝也没什么吃亏的,还能顺便挖点野菜什么的,省的天天吃粗粮,要真万一找到个宝贝或是捉到个野味什么的,不就更赚了。 几个小伙伴各怀心思,结伴而行,又一路打打闹闹的往康王店去了。孙狗怎么也想不到,这天居然成了自己命运的转折,从此这一生向着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齐国中部有一座龙徕山,山上多松。峰峦嵯峨,林木茂密,古迹众多。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此山的主峰向北二十里,有个小村落,名为康家河。此村坐落于丘陵与河流之间,有几十户人家。据说是以前一个土匪号称康王爷,驻扎在龙徕山北的支脉做山寨,招安之后就在此形成了几个村落,其中之一就是这康家河。但不知后来如何,发展到现在村中竟是多数姓孙了,康姓反而只剩两家了。 在村西头有一户人家,是村中孙氏家族一员,育有二子二女。这家的祖父开始,有两代人中过秀才,祖父在临近镇上做教书先生,父亲更是进城在书院讲学,在村里尤为村民敬仰。 不知家中怎么想的,给长子起了个小名叫孙狗,二儿子叫孙三狗。孙狗还有两个堂弟分别叫孙二狗、孙五狗,另有一个族弟叫孙四狗。这五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合称孙氏五狗。宗族里其他孩子年龄要比他们再小些了,其父母也不跟着起了,因此一直也没再有六狗。 据说孙狗出生以后,曾有会算命看相的亲族来给看过,说他是“小天真君”的转世,祖父便给起了个名叫孙小天。但这名太大了,农村人受不起,本着“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原则,就又起了个小名叫孙狗。后来其他的孙子出生后,祖父又分别让他们叫二狗、三狗,宗族里也有个年龄相近的孩子跟着叫了四狗,全都等长大成人再正式改名。 要说这过于迷信也没办法,这小村子本来就交通不便,物产不丰,见过世面的人很少。村民们也互相影响,越来越迷信。再说有宗族存在,就是你自己不迷信,你也不能对抗宗族,让你取贱名就得取贱名。还好这都是小名,将来再改就是。 孙狗父亲在书院讲学,自小和弟弟们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叔叔也在城里书店做伙计,近几年都要做掌柜了,书也是不缺的。不过城里的书院是上不起的,就是父亲回家时能跟着学一点,倒是祖父在镇上教书,离家不是太远可以天天回家,孙狗的学识大半是跟祖父学的。 靠着家里的关系,孙狗以前去给大户人家做过几年陪读,也不知是不是算命的看的准,后来对方知道孙狗的本名以后就找了个说辞让他回来了。现在父亲给联络看能不能在城里做个陪读或书童,这样将来考不上功名也能因着这关系去人家里做个管事之类的。孙狗今年虚岁已经十岁了,读书一直都是村里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想考功名也是千难万难,书读的好最多只能在背景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这个小村实在不怎么兴旺,交通也不便,村里也实在没什么人物,连个大点的地主都没有。也就孙狗家有几个读书人,有几分见识,但也只是相对村民们有见识。在村里人看来,要是能跟着大户人家的公子们做个书童,等公子继承了家业,也就有机会跟着做个管事一类的,搞不好还能当管家呢,这可是大有前途的。至于自己考功名什么的,就显得太虚无缥缈了。 孙狗自己倒是一直都很有雄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学有所成,也一直很上进,明天都努力读书。仅仅是走出这个村子,这个目标对孙狗来说有点小了。富贵安康且不说,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扬名立万,流芳后世才是孙狗的目标。这第一步,就是先把书读好,考个秀才,并且把名字改过来,不再用这个难听的小名了。 孙狗自己很有志气,他这几个弟弟们就差点了。父亲给三狗找了个关系做书童,很快就要走了。等叔叔做了书店掌柜,堂弟二狗也要去店里做伙计了。但现在这段时间,几个孩子还是在村里整日玩耍,孙狗自己倒是有耐心读书,但也磨不过弟弟们,屡屡被拉出去东游西逛。不过就这样,也算是村里最有前途的几个孩子了,其他孩子很多连字都不认识。 今天二狗又带人来串门了,说是带人,其实也就带四狗和五狗。今天三狗居然也一起,从家外面跟着二狗回来,真让孙狗哭笑不得。 二狗、五狗是叔叔的孩子,家就在孙狗家不远,因此三狗也经常一大早就跑过去。其实前几年大家还都住在一起,叔叔在城里挣了钱就单独盖了几间新房搬了出去。 二狗他们一进门就把孙狗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 “哥,我听到一个天大的秘密,村南边的山里埋着宝贝。” “今个儿又是听谁瞎说的?” “不是瞎说,是康家的哥哥说漏了嘴,让我听到了。据他说就在康王店以前康王爷的山寨里,埋着他们康家祖传的宝贝。” “还说不是瞎说,你就听他吹吧。就算真有祖传的宝贝,也轮不着他知道啊。他家只是康家的小支,他们本家在隔壁村的康家沟。再说当年康王爷是招安的,又怎么会把宝贝留在山寨里。要是一直埋在地里,其实也不能叫祖传了。别整天跟着这些人瞎混,闲着没事多读点书。” 二狗让他说的一时没了言语应对,不过哥几个老早就说好了,几个弟弟们轮流劝说,孙狗最终还是磨不过,答应过几天一起去找宝贝。 孙狗想的是,过几天这股热劲过了也就算了,自己该读书继续读书。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二狗理解的过几天就是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就过来把孙狗拉走了。 孙狗是千万个不愿意去,明知道不存在的宝贝,有什么好找的,还要跑好几里地。可要是不去,二狗他们就一直缠着自己,还是没法读书。只好陪他们跑一天,这样还能清净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