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五章 宝钟冷目   红楼从辽东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 宝钟冷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达祖长叹一声,感叹时不待我。



谢友成闻言,却笑了起来,他这番见节度使,一则两人没有同属关系,他是文官,李达祖是武官。



二则因为是私事,所以不怎么拘束。



“我却认为经略大人的想法才是稳妥,节度只看到将军胜敌,却未想到将军的便利。”



李达祖没有因为谢友成的反对意见而气恼,反而耐着性子听起解释原委。



“天时,地利,人和,将军有金复二州之胜,此三样全占,当得此胜。



蛮族重心在河东,不在辽南,此乃天时,将军靠船进海,就是入无人之境,此乃地利。



各地降将心向朝廷,蛮族在辽南力有未逮,还没有机会调遣各将,只能任用降将,此乃人和。



节度想要过河反击蛮族,却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如何能得胜呢?”



“我有为何三样皆不占?”



“先前说过,蛮族在河东布有大军,持海而守,占据了天时地利,而蛮族连番大胜,在辽沉又获得了无数的物资,兵甲俱旺。



反观我方军士,兵甲皆无,马粮欠缺,人人恐蛮,乃是没有人和,强行带军过河,和那沉阳出城浪战的两位总兵有什么区别呢。”



李达祖是勋贵出身,任职辽东节度使好些年,北镇军中都是家门故将,从来没有人敢直面否决他。



反而谢友成如今的言论,却是让他心有所明,对自己原来一意要反攻蛮族的想法,有了些许改观。



“谢佥事的确大才,难怪唐将军信任你。”



“我之才干,比起将军之才,有云泥之别,我之才干流于表形,而将军之才干,犹如羚羊挂角天马行空,非人可测。”



听到对方的话,李达祖并没有不信,只是内心升起好奇。



人人恐惧蛮族,畏惧其兵锋之强悍,寻不出应对之策,而那唐将军却准确的预料到蛮族的弱点。



几百人出海,搅动的蛮族腹内天翻地覆,无法克制,形势竟然倒转了过来。



现在人人皆知蛮族畏海,可是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当。



又有守金州之功,打退蛮族进攻,不光有野战之胜,夺城之胜,还有守城之胜。



细数下来,皆是蛮族崛起以来,大周各方面的首胜。



战场上最做不得假,谁强谁弱自有结果而定。



李达祖终于透露了口风。



谢友成闻言变色,不可置信的看向李达祖,此人竟然……好大的胆子,好深的心机。



……



史宗颜快马归京,把史鼐的书信送去各府,其中见了贾珍,贾珍则再次入山。



贾敬看完史鼐的书信,紧闭双眼沉思一阵,随后目露精光,炯炯有神的看向贾珍。



“贾府未来,可依靠此子之能,立于不败之地。”



贾珍大惊。



“父亲何出此言?”



贾敬理也不理贾珍,失去了往日的沉着,来回踱步沉思,思考着此子向史鼐的谏言。



蛮族不可制,乃人之难,民寇亦不可制,乃天之难。



人之难可靠人来改变,而天之难则非人力可改。



寥寥数语,就让贾敬醒悟了。



自己漏算了天时。



自己自付才能一辈子,同辈中瞧不起诸人,谁晓得临了临了,却被一年轻人比下了。



又难过又欣慰,又不服又惊佩。



最后想到自己困守山庙几十年,不见乡野不识民情也非自己之罪,想到此处才豁然开朗。



如果不是此子惊醒了自己,如果还是把力量都投入到内地,最后却无功反罪,岂不是坏了自己的保全之计。



幸然啊。



“父亲的意思是,此子真有可能成为治下百万人口的节度吗?如果真是这样,儿子认为反而成为祸事。



朝廷岂能容忍这般节度的存在,最后必定有牢狱之灾。”



贾敬还在咀嚼着唐清安的言论,越是思虑越是有所得,就像书生获得一本好书,农夫获得良种,武夫获得精甲一般喜悦。



民寇不可制,朝廷只能依靠谁?



武夫当国啊。



如果真发展到那个地步,以贾府各家的力量,例如金陵之富,粤海之精,加上辽东之兵。



这才是真正的不败之基啊。



贾敬突然期盼着这天尽快的到来,他在这山庙中,已然受够了,看到了脱困的机遇。



原来心中早已死灰一般的意志,突然又活了过来,整个人竟然精神焕发起来。



“让金陵甄家上奏,供应送粮给他,他不是要红夷大炮吗,派人帮他去澳门找红夷采购。”



说完,贾敬想到了王子腾,此人不容易说服,自己都费心写一番信,又急匆匆的内室。



贾珍一头雾水,只是看到忙碌的父亲,突然像回到了以前。



第八十五章 宝钟冷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