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内院谈机密   红楼从辽东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内院谈机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承敏被周氏引着进入内院,刚一进门,院子里满是婆子丫鬟忙碌着。



随着大嫂做的事情多起来,家里使唤的人也不知不觉的多了起来。



看到二爷来了,院子里的婆子丫鬟们停下手里的活计,纷纷低头敛衽。



“大嫂呢。”



“夫人在里间。”



金钏儿笑道。



刘承敏收到了大哥的书信,所以要和大嫂问一问,确定些细节上的情况。



秦可卿让人请二爷到外间落座。



刘承敏跟着周氏进去后坐了下来,没有一会儿,丫鬟们就递上来茶水,点心。



帘子里传来秦可卿的声音。



“除了周氏,晴雯,其余人都出去吧,切记看好了小乾。”



随着话音落下,婆子丫鬟都退了出去。



刘承敏喝了一口茶,没有碰点心,看着些许妇人推出去的身影,整理着脑海里的思路。



金州大部分的主将,文官都去了石城岛。



冯胜之,赵缑用……



文官中品级最高的冯胜之,是朝廷内阁认可的从五品文官,由一个举人到如今的成就,冯胜之十分的感恩大哥。



但是作为读书人,他一样对朝廷感恩戴德,在金州任劳任怨,谨慎的办差。



例如武官中品级最高的赵缑用,原先就是挂辽东都司卫指挥佥事的从三品武官,如今已提拔至正三品。



不管是朝廷,还是辽东经略史鼐,包括自己跟着大哥出海前,都没有想到大哥会扩展的这么快。



出海麾下才八百名的一名小小的备御,不到三年里,先后光复了金州,收复了镇江。



其实如果只是如此,也并不算什么,几万兵而已。



北镇的辽东节度使李达祖,他北镇的地盘也不算小,因为扼守辽西门户,旗下兵力最高达到十万人。



后方锦州调度辽东的辽东经略史鼐,兵力最高也有七万人。



虽然前年被蛮族大败,辽东节度使李达祖兵力降到三万,这两年里重新恢复到了五万兵。



金州同样也有五万兵,而且还以兵饷不足的名义,主动散兵一万人,也才四万人。



所以金州的实力并没有引起朝廷额外的猜忌,只不过因为大哥能打胜仗,才在京城里名声极大。



根据大哥和贾府的书信中,得知令朝廷担忧的反而是金州四十余万人口。



整个辽西也才三十余万民众,且分到锦州,北镇各地,又和山海关相连,不像金州孤悬海外。



按照贾府的书信中写的,朝廷现在挺为难。



因为辽东是卫所制,和关内不同。



内地是以府县管理地方,而辽东因为形势需要,是没有府县的,也就没有知府知县这些官员。



辽东的管理是卫所制,辽东都司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个军事的机构。



也就是说,金州并没有什么违制的地方,不过是按照常例而已,朝廷没有前例可依,除非要改旧制。



改制可不是那么轻易的。



没有正当的理由,是不好随便更改的。



强行改制,那就要认可金州四十余万民众,就要设立官员去治理,需要运物资来救治这四十余万民。



如今辽西走廊的锦州,北镇和金州,三地合起来成为了一个吞金巨兽,每年耗费朝廷的物资合计千万两。



每年供应这千万两,几年下来,如朝廷已经不堪重负了,无力继续全部供应。



辽西比金州重要,所以先委屈金州,因此大哥才借机抱屈,主动解散一万军队。



一则可以让朝廷不好再轻易减持金州的份额,二则也可以让朝廷松口气,不至于过分的为难。



金州财力困顿,以致于到了裁军的地步,可见这四十余万民实在是个大负担。



“二爷,将军的书信,我有些不是很明其意。”



听到帘子里传来的声音,刘承敏回过神来,看了周氏和晴雯一眼。



周氏不用提,她的儿子是大哥的义子,她也是被大哥收留,可以说荣辱与共都实为一体,从东海堡开始,至今四年了。



至于眼前这个越发出落的丫头片子,虽然也是贾府出身的人,却和金钏儿不同。



金钏儿写的书信里,讲了些金州无关紧要的小事。



贾府的鸳鸯回信,说老太太很不满,说她既然跟着秦氏到了金州,那就是将军门里的人,不要把将军门里的事情传到外面。



不管是谁的书信,只要通过金州的船寄到山东,都会被悄悄的打开,然后还原成原样寄出去。



这些事有一队人专门负责,归于谢友成管理,告知大哥后,大哥说此事说不要紧。



金钏儿不懂事,贾府的老太太却是明眼人,不管是猜到了金州的手段,或者出于谨慎也好,都没有惹起令双方不快的事。



晴雯很不同。



她的确把自己当做了将军府的人,对贾府早就忘的一干二净,连她的姑舅哥家里的来信,她也不回,只不过委托人送了些银两回去。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内院谈机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