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四章 金州妇女攀比之心   红楼从辽东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金州妇女攀比之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任朝鲜国主李珲,不论如何也是在朝鲜当朝几十年,从倭乱中建立势力,成为一国之主的。



哪怕有了汉城巨变,但是朝鲜各地心向前任朝鲜国主的臣将不计其数。



唐清安不想镇江军在朝鲜百姓中名声变坏,才把诸事提前敲定,让朝鲜主动供应。



不过此事有利有弊。



利处就是在朝鲜百姓口中,不用败坏镇江军名声。



弊端吗。



有些朝鲜官员看不清形势,不如历史上毛文龙数十万军民入境,让朝鲜官员直面军威,不敢轻易得罪。



因此突然向朝鲜借粮,一则是镇江的确缺粮,二则也是向朝鲜两班敲得警钟。



很快,朝鲜的回信到了镇江,唐清安立马回信朝鲜国主,信中用词极其温和有礼,对朝鲜国主的大义之举,感恩戴德铭记于心。



同时承诺,朝鲜国主但有所需,金州镇江军民百万,定然朝发夕至,听取朝鲜国主号令。



这一封回信写到了朝鲜国主的心眼里,一时间对金州的将军,极其的满意。



而汉城的一千镇江兵,不但精锐而且军纪十足。



更重要的是,这支上朝军队,他的确能指挥的动,金州将军没有敷衍他。



到了五月,从金州南部旅顺开始,到青泥洼,难关,金州城,大小黑山,新金……成片到镇江。



其余小岛无法大规模屯田不计,其余各大岛上百,所有文员百姓,都开始了大忙。



旧田九十六万亩,新田五十万亩。



新田不但完成了年初定下的任务,还超额完成了十万亩。



其中朝鲜各大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还有镇江和金州中间一带。



这两处才是大头。



而又有朝鲜和前番太上皇送来的物资,耕牛,才缓解了两地的粮荒,保证了百姓的口粮,没有耽误新修水利开垦田亩。



如今一百四十六万亩田,三十六万亩用来种植麻棉,豆等作物。



其中一百一十万亩,九十万亩用来种植蜀黍,二十万亩用来种植番米,麦稻等作物。



九月的秋收,可供应九十余万人口之主粮,也极大的缓解蔬菜,棉布,牲畜草料等民生需求。



渔船这几个月来,渔船数量增加了一百艘,合计两百七十艘渔船,每月可获得渔获接近两百四十余万斤海产。



加上辽左长白山脉延伸出来的各山,从山里所获得的山货猎物,每年也有几十万斤。



可以说如今的唐清安之下,能富裕的养活一百万民。



唐清安带着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准备回金州,一路视察各地的播种情况。



“成绩喜人。”



听到将军的话,众官员都喜笑颜开。



“可是现在两地人口已经突破了一百五十万,还有五十万的缺口,年底更是达到一百万的缺口,怎么办。”



唐清安提醒道。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



是啊,成绩喜人,但是缺口太大了。



“田亩今年已定,后续新开发出来的田亩,也只能抢种一番,收获极少。



只有渔场,造船越多,收获的渔获越多,每个月都能增加收获,可以继续加大船厂的规模。”



李成贤提议道。



冯胜之,顾应时两人都摇了摇头。



“船厂的各序船工大匠,身边学徒最少的都有三四十人了,已经达到了极限。



派再多的人也上不了手,发挥不了作用,反而造成拥挤,导致船厂管理混乱。”



李成贤去年开始就常驻朝鲜各岛,因此对船厂的情况不熟了,听闻此言知道的确无解。



当众人沉默的时候,唐清安笑道。



“可否把大工序都细摊开来,每个人只做一道工序,如此不是就容易上手了。



一道大工序从头做到尾,需要丰厚的经验,但是分成了小节,每个人只需要做手里的事。



这样的话,哪怕普通人,只要教导几遍都能轻易的学会,不像以前要学许久,而且还技术不精。”



将军的话音刚落,有人恍然大悟。



唐清安其实早就想提出流水线。



一则流水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二则事情繁忙,兵事民事搅成一团,事事都急。



如果能成为节度使,开衙立府就好了。



现在的总兵府虽然也有一套雏形,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唐清安并不敢太过违矩。



“这主意极好,我仔细琢磨一番,亲自去船厂,和大匠们协商此事。”



冯胜之说道。



一行人一路指点,将军要回金州的消息,也已传开。



将军去年年中离开金州到镇江,如今有了大半年未归,一时间金州上下都翘首以盼。



秦可卿也在犹豫不决。



“这有什么的,那蛮族的逆首,前些年占领了北镇一带,又去关外打败了蒙古。



听说那蛮族妇女们,不也是出城几十里迎接吗,咱们金州妇女,如何能被她们比下去。”



花眼家的眉飞色舞。



“将军不是也说过,咱们金州妇女不弱于人吗。”



第一百五十四章 金州妇女攀比之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