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八十六章 家最开始的地方   我岳父是李世民[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六章 家最开始的地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江师傅诧异道:“魏王殿下是个好孩子,他为人诚实,知礼数,还很和善。”



张阳蹙眉不言语,陷入沉思,在装好孩子这方面,魏王还是一如既往地老练。



“都说当今陛下圣明仁德,你不该和陛下争吵的。”



江师傅是一个很朴素的人,朴素的人有朴素的情感,他没有见识过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也没有感受过皇帝的算计。



对他老人家来说,朝堂就是朝堂,陛下就是陛下,那都是不能多说,不能议论的。



张阳揣着手思量着,其实老师傅这样也挺好,至少没有这么多的担忧。



说着话江师傅又匆匆走回去,从屋内拿出一个盒子,他打开盒子道:“你看,这里面还有几块银饼,这是老头子这些年攒下来的,就给你了。”



骊山给的工钱一直不少,尤其是江师傅这种骊山上的技术骨干。



老师傅能够攒下这些银钱不容易,说来骊山吃穿住行一应俱全,也没有能够花钱的地方,攒钱也很容易。



其实这都是骊山给他老人家的工钱,他老人家还为自己考虑。



张阳抬头看着天,最难拒绝长辈的这般关照。



看他老人家将这个盒子放在门外,或许他也并不知道自己的家底有多么丰厚。



现在骊山的库房中就有银钱百万贯,若是自己不收,难免伤了老师傅的心。



张阳低声道:“这样吧,以后我打算给村子的技术骨干多安排一些福利,这些银钱我就用来建设往后的书院,您老是第一笔投资。”



江师傅闻言稍稍点头,“哦,你还要开设书院。”



“是啊,要开书院,不仅仅是为了骊山,骊山一地的发展终究是有局限性的,以前不觉得,现在可以感觉到了。”



“你这娃娃和我们不一样了。”



说完这话,江师傅面色多了一些失落。



与江师傅说起了从前,原来当初给以为将军缎刀之后,他就应了官府的安排,去了军器监办事。



又与老师傅聊了好一会儿当初的事,说起两人一起在城西的铁匠坊偷懒的事情,都笑着。



夜色逐渐深了,杨婶怀抱着已经睡着的小心安。



让江师傅抱了抱孩子,看着孩子的睡脸,他老人家一时间也忘了眼前这是县侯与公主的孩子。



“江师傅,最近我可能要离开骊山几天。”



他将怀中的孩子小心翼翼交给婶婶,“无妨,老头帮你看着铁匠坊,以后你孩子若没出息,与老头儿来学铁匠手艺,将这大半辈子的手艺都传给他。”



“那多谢老师傅了。”李玥躬身行礼。



离开的时候,江师傅一直站在门前送别。



村子内,家家户户屋内还有灯火光,偶尔传来一户户人家屋内的嬉笑声,还有村落屋子间传来的狗吠声。



星空下的骊山很美丽,今夜的月光很明亮。



走上骊山,张阳站在山上往下看,或许在别人的眼光中,骊山是个新奇的村子。



不过对张阳来说,这里总是会给自己一种很古老的感觉。



自古以来是关中腹地,八百里秦川上充满了传说。



更不要说那沉寂在骊山下,不知道是不是就在陵寝中的始皇帝。



心中不免有敬畏之心,对这片故土的感怀。



李玥捧着一碗燕麦而来,“尝一尝?”



接过她递来的碗,媳妇的手艺一看就知道,这个燕麦煮得太糊了。



收起自己的裙摆,她也坐在一旁的石头上看着宁静的骊山。



不多时,她低声说了一句,“孩子们都已经睡下了。”



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点了点头。



夜里很清冷,李玥侧头叮嘱道:“这才刚入秋,天气这么冷,就不要摇着扇子了,小心着凉。”



看着眼前的村落,张阳想着媳妇的话,叹息一声,“清闲的时候,手上不拿着扇子,总觉得缺了一些什么。”



闻言,李玥笑道:“是呀,习惯养成了,总是离不开。”



她的声音像是在取笑,又传来了小熊的打鼾声,夫妻俩这才回屋休息。



蒸汽机运作了三天三夜,这才停下运作。



李泰推开送来的图纸,“牛大哥,以后图纸你看就行,本王就不看了。”



牛闯好奇道:“为何?”



“我得了一种病,一看图纸就会吐。”



“原来如此,牛闯稍稍点头。”



打开蒸汽机的水箱,这才看见内部的铜管已经变形了,李泰钻进已经不能再运行的蒸汽机中,取下最上沿已经烧变形的铜管,低声道:“多半是加水的时候引起的变形,遇冷又热就会这样。”



江师傅近来的心情很不错,看他老人家没有因为张阳的坦白而心有芥蒂。



李泰将铜管换上,从这个房子大小的蒸汽机中爬出来,让人再往水箱中装水,当煤继续加入烧着内部的水,两个时辰后,内部的水开始烧起来了。



等午时汽笛声响起的时候,蒸汽机终于开始运作了。



村子里当然还需要多建造几个蒸汽机,蒸汽机运用到工厂的流水线中。



李泰也想尝试加大功率,低声道:“牛大哥,如果我们尝试加大内部的气压,会炸炉子的。”



牛闯点头道:“先前就炸过几次,又要最大的功效,还要让蒸汽机稳定运行,需要一点点的试探。”



对所有人来说,这是大家第一次接触这种庞大又复杂的东西。



这就是瞎子摸象,还需要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



这种事情不像是技术攻关这么困难,只要多试验几次,记录出几次超负荷的成因,积累经验就可以了。



江师傅喝着茶水道:“老头儿我以为,听这个汽笛声的大小便可以知晓内部气压的大小,从而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拉开气阀排气。”



老师傅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可以通过这种声音的判别急促与否来判断是否到了极限。



牛闯觉得可以在内部加入一个气压的浮标,当测试出蒸汽机的极限负荷之后,可以根据浮标的位置来及时放气,如此一来炉子内部的运作便能找到一个维持点。



这个维持点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比之老师傅的听汽笛声更直观一些。



李泰将这些件事交给了牛闯去安排,便自顾自离开了。



蒸汽机完成之后,李泰整个人都从之前的状态中升华出来了,不再看图纸之后,生活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



朝中要办中秋宴席,今天是皇帝要回长安城的日子,不知不觉到了秋分时节。



第六百八十六章 家最开始的地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