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1章两国合兵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两国合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讥讽的同时,两人也不由庆幸,自己遇到的是陆渊这位国主。



不然碰上严望秋与苏玄歌那种江湖武夫,别说成为宰相,执掌一国了。



怕是连官都没得做,只能打包袱回家,做个田舍翁了。



陆渊看着自己两位宰相这般态度,也不由无语,随后无奈笑笑:“南海、宁海两国文风,虽然也如我国一般不盛。但举国秀才加起来,六七千人还是有的。



这六七千人中,只要有过半来我国,再加上我国士子,应足够用了。



就算最后还有缺乏,但也因影响不了大局,日后再慢慢填补进去就行了。”



孙思文点头道:“大王明睿,求助南海、宁海二国,如此选官一事,便无问题了。”



陆渊笑道:“既然如此,那二位便回去准备吧。开国仪典,礼制选择,出使之事,科举准备,这些国政,都要两位忙碌。孤在此拜谢了。”



陆渊说到后面,起身向两人行了一礼。



军务方面他没什么问题,但政务方面,没这对翁婿帮助,那还真弄不转。



自己强行去弄的话,最好情况,也不过是南海、宁海第二,甚至可能还不如对方。



所以不管是出于情分,还是出于需求,这一拜都真心实意。



而孙思文与崔长青哪敢受此礼,连忙避让,口称道:“我等受国主所重,托与国事,敢不殚精竭虑,为王效命。不敢受大王此礼。”



如此,在一派君臣相得的氛围下,关于开国之事,便定下了框架与基调。



……



有了大致的目标,以孙思文与崔长青的效率,自然迅速的执行了起来。



长沙府内各大裁缝绣娘,被召集征用,各大布行的布匹,也被采购而来。



新朝要有新气象。



陆渊既然开国,自然要准备新国的官服王袍,确定自己的服色礼制。



如今距离正式开国,还有段时间,虽然依旧仓促,但弄出一些简陋的朝服王袍,临时拿来用一用,还是可以的。



最起码新朝一些重要的中央官员,需得穿上自己的服色官服。



不如此,如何明示正统,如何表明自己和大越的区别?



难不成像南海、宁海二国一样,国主披一件黄袍,底下大臣穿着乱七八糟,形制都不一样的各类服袍,像个草贼乱寇一样,开国登基吗?



真这样,那孙思文和崔长青真该找块豆腐撞死,白读这么些年书,白当这个宰相了。



而除了准备新朝服色外,修建在长沙府外的祭天之坛,也在征集的民夫加班加点下,按照正规形制,开始筹备着。



服色礼制、受位祭天,开国建邦最重要的两条事情,便在两位宰相的努力下,慢慢的完善起来。



除这两件事之外,关于中央官员,那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各职司主官,也在他们的推举之下,迅速的被陆渊下达诏命,从九府地方提拔上来。



不过半月余,这些中央各部职司主官百余人,就从地方府县上抽调了上来。



而他们离开之后的空缺,也重新在地方辅官上提拔,补足了空缺。



虽然底层还缺乏大量的基层官员,但起码那个框架是搭起来了,维持日常最基础的运转,已然勉强够用。



下面只等度过开国这段艰难时日,等新科举人们填补进来,自然能缓解用官之缺。



至于这段时间的辛劳。



陆渊开国,他治下近千官员,几乎人人都升了一两级,多的甚至提拔了四五级。



而且新朝建立,普天同庆,陆渊如今也不缺钱,自有大量赏赐发下。



升官发财之下,这些官员哪有叫苦的,一个个都欢喜无比,干劲满满。



毕竟现在国内,哪里都是空缺,你干的稍微出色了点,就能受到提拔。



这么个升官的好时机,谁能错过,谁愿错过?



而就在这一片忙碌之下,陆渊开国的大量准备,也渐渐完成。



……



弘道七年六月十五。



洞庭湖上,上千战舰泊江而来,如同一片阴云,覆盖了整个湖面。



杨景与上官明率领的朝廷大军,过了一月,总算依约而来,抵达了益阳县,与陆渊合兵。



而早已接到通知的陆渊,已令人在码头之上,接引着一艘艘战舰上的士兵,轮番下船,前往已经建立好了营寨。



在一片忙碌之中,杨景、上官明、济慧圣僧、乔康全四人,也终于和陆渊会面。



码头内,被清理出来的一处临湖酒楼上,陆渊带着蓝彩儿,迎接着这些远来的客人。



“今次我等领兵十四万,并四位宗师,应长沙王所请,千里而来。”



酒楼内,上官明坐于桉前,目光直视着眼前陆渊,望着这个自己打了许久交道,却一直没有见面的人,看了许久之后,问道:“如今甲兵已至,长沙王何日开国建邦,与我合兵北上?”



陆渊微微一笑,摇头道:“开国之事已经定好,就于本月二十,此是吉日。这一日,我将在长沙府城外祭天。



正式诏告天下,开国建邦,立国长沙。



到时还请几位将军、国师,能来观礼。”



请上官明这些朝廷重员,前来参加开国之典,是陆渊早就计划好了的。



开国能有这些人在,有他们站台,将使他建立的长沙国,在名望上更胜一筹。



因为这代表着大越朝廷,对长沙国的承认。



有着这个象征含义在,无疑能帮陆渊更好的,凝聚洞庭郡的人心。



而对于这个请求,上官明也不至于为难,毕竟国都给人封了,也不在乎这点好处了,微微点头道:“这无问题。那日我等四人,必会亲至。”



只是说完此个,上官明又继续问道:“长沙王先前有言,开国之后,我等两国合力攻破益阳县,除了城中周人。而后便挥师向北,进兵天门府。



如今我等十四万大军已至,不知长沙王原先答应朝廷的十万大军,如今筹备的如何了?”



在江北天门府,周国有着三十万大军。



这三十万大军里面,有二十万,是周国的精锐战兵。剩下十万,则是由李雄麾下的羌兵,还有在西川郡收拢的越人降兵组成。



这支兵马的战力可不弱。



如今上官明这边有十四万战兵,江北天门府城中,白梦阳手下也有两万守兵。



这加起来,也才十十六万而已,不过周人兵马半数。



而先天宗师方面,算上益阳城中的李烟景等人,周人有五位先天宗师。



朝廷方面也是五人,刚刚打平而已。



因此以这个实力北上,朝廷想要击退周人,收回西川郡,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而已。



能不能收回天门府都是个问题。



所以陆渊、严望秋、苏玄歌他们三人,答应朝廷的三十万兵马,就成了朝廷能否收复西川郡的重要力量。



而三人之中,又犹以陆渊的十万兵马,最为重要。



谁让他手中有十万战兵精锐呢?



也正是因此,所以上官明他们哪怕心中再不爽,此时也依旧给面子的来了。



人家都如此给面子了,陆渊对此,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推拒,此时便道:“如今益阳城外,我已有六万兵马屯驻。长沙城外,也有四万兵马。



此十万人,皆为能征善战之精锐也。



只待开国之后,大军开拔,攻破益阳城,拔除此地周人。



那么我十万大军,即日便可北上。”



陆渊干脆利落的回道。



而听到他这般说,上官明总算有点笑容了:“善!那我便等着长沙王动兵了。”



旁边杨景等人,也露出了笑容。



第211章两国合兵[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