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2章北伐准备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2章北伐准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伐,这是陆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作出的决定。



“北伐吗?”



孙思文听到陆渊的话,陷入沉思。



北伐嘛,倒也不是不可以。



现在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北方四国已经实力大衰,魏国丢了整个兖州故土,仅余雍州东部四郡。



赵国和徐国也差不多,受到了草原蛮人和玄域雪林南迁蛮人的冲击,各自在冀州、徐州本土的领地,都丢了大半,距离被赶出这两州,也没几年了。



不过经过十几年奋战,赵徐二国比起一无所获的魏国,倒是好上一点,在青州各有收获,分别夺得了梁国的东郡和青平郡,算是勉强拿到了一张中州入场票。



但区区一郡的地盘,自然无法满足赵徐二国。



可他们和魏国一样,北边有越来越疯狂的南迁蛮人追着,国中大半力量都被牵制着,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投入到青州战场了。



以他们在南线的兵力,能保住好不容易占领的东郡和青平郡,就是不错了。



还想继续向青州开拓,再调百万兵马南下吧。



在这种情况下,赵徐二国也无力向南开拓,与梁国的战事,也日趋平缓。



简单来讲,就是打不动了。



可以说,正是北方蛮人的加速南下,才给了梁国最大帮助,一下子牵制住了三个强敌大半的精力,给了他缓口气的机会。



不过,到底是打了十几年,梁国的损失也不少。



那已经丢失的青州两郡就不说了,对方近些年,光是国内战死的士兵,就已经超过了五百万人。



先天宗师也损失了二十余位。



只是这两项,就令梁国的军事实力,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一。



而且在前几年,因为魏赵徐三国打的失误,被梁国抓住机会反击,三国一下损失了百万兵马。



梁国气势大涨,大有反攻回去,将失地收回,把赵徐二国赶回河北的架势。



当时楚国见到局势似乎有些不妙,江北似乎要出现两国一家独大的情况,不得不主动出手,帮了三国一会。



当然这个班不是直接出兵,而是在陆渊的示意下,楚国直接断了当年跟梁国的粮食买卖。



前十几年的战争,随着用兵规模越来越大,死在战场上的青壮男丁也越来越多,梁国地方上,自然而然的就陷入了劳动力贵乏的窘境。



这种情况下,全靠后方的老弱妇孺生产,当然无法支撑起梁国前线,五六百万大军的粮食消耗。



为了维持战局,为了保证消耗,最后梁国向楚国加大规模购粮,就是必须之事了。



事实上,不仅是梁国。



早就陷入两面作战的魏国,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就将国内近半的粮食消耗,放在了楚国供给上面。



梁魏二国的粮食命脉,已经被楚国给掐在了手中。



自身之生死,操于他人之手,魏梁二国当然知道这样很危险,是不对的。



可如果不选择求助楚国,他们就没有足够的军队放到前线,用来保家卫国。



到时会不会因为命脉被掐住而死,这不清楚。



自己会先因为军队不够,而国破家亡,这点倒是可以肯定的。



两权相害取其轻。



一个是未来可能会死,一个是现在死,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而梁国,也在做出决断的十几年后,迎来了这个自己选择的延期毒药发作。



所以当时楚国选择向梁国断粮后,梁国后方的粮食供应,顿时就出了问题。



地方粮价飞涨,百姓一米难求。



等传递到前线,缺少补给的大军,哪怕取得了大胜,却也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维持,难以继续向前推进。



最终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战机消逝,自己则暗然退兵。



但这场骚乱还没结束。



因为有感于梁国太强,所以哪怕梁国已经退兵,但楚国依旧没有恢复对梁国的粮食供应,所以长期依赖于楚国,供应粮食的梁国,顿时陷入了一场全国性的饥荒当中。



在两年内,梁国就因为这场饥荒,饿死了近千万人。



为了解决饥荒,梁国甚至不得不解散大量军队,让那些成年男丁返回后方务农耕种,减小战争的规模,以此来度过粮荒。



同时派出使者前往楚国,努力沟通,想要重新打通粮食贸易。



又派人前往豫州,求购那边出产的粮食。



靠着这一系列手段,缓了三五年,梁国总算是缓过了一口气来。



而在这期间,魏赵徐三国也在休养过来后,大肆进攻梁国。



但他们也是精疲力尽了,虽然努力,但都没取得太大成果。



到了现在,在梁国已经恢复的情况下,更是无力南下,只能采取守势了。



孙思文将北方四国的近况,回想了一遍,最后点点头道:“确实是该北伐了。如今魏赵徐三国,皆已疲惫,北边受困于蛮人,南边梁国已复元气,也磨刀霍霍。



南北皆有大敌,自身却已力竭,他们也只能奔波于自保,再难发挥什么作用了。



【鉴于大环境如此,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到精华书阁进行查看



楚国已无法指望这三国。



至于梁国。



虽然因为这些年的战争,导致其男丁损失巨大,又因五年前的饥荒,国内人口大减。



但其到底是曾经的天下第一雄国,又占据了大半个青州,底子摆在这里,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听闻其国内,人口依旧有近七千万,甲兵有三百万。



而且因为这几年战事放缓的缘故,地方生产已经恢复,不再依赖于向外国购粮,国中安稳无忧。



此等底子,要是放任其继续休养个五年、十年,怕不是又要养出五百万雄兵,重新成为天下第一强国。



这种大敌,绝不可放任其慢慢恢复。



必须要趁着眼下,其最虚弱的时候,用最大的力量,倾力而攻。



发举国之兵北上,渡江灭亡梁国。”



很显然,在想通了局势利弊之后,这位楚国丞相也是支持北伐的。



陆渊对此并不意外。



自己好友在这种大局观上,可是从来没让人失望过的。



和他跟孙思文沟通这些,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取得共识,还有其它缘故。



因此见孙思文同意北伐后,陆渊便问道:“此次用兵,朕准备动员举国之力,男子大战,女子当运,尽最大之努力,争取一举消灭梁国。



以此计算,我大楚当发精锐五百万,征战沙场。再征调民夫一千万,用以输送军粮。



另外各藩国中,除了沿海诸国外,朕也打算征调一百万兵马,二百万民夫,再令他们出国中先天,协助北伐。



如此两部人马,全部合计一千八百万人。



国中积蓄如何,可能支应这么多人员消耗?”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这时陆渊既然决定北伐,那么要的就是倾尽全力,不留余地。



不仅自己国内直属兵马要出动,就连那些藩国也别想落下。



经过三十多年休养生息,南方的那些个藩国,如今家底可是殷实的很。



西南、岭南十八藩国,如今根据统计,总人口加起来已经有两千四百余万,超过楚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了。



这么一股力量,陆渊自然不可能让它闲在后方,给自己添乱。



只是一下动员一千八百万人,而且战争最少要打一年以上,甚至可能持续两三年,乃至更久。



这么庞大的消耗,他也有些没底。



先前梁国被自己断粮后的惨状,依旧历历在目。



此时楚国将要出兵,陆渊自然格外看重后勤补给,而这就需要孙思文这位国内丞相来给予保证了。



“一千八百万人……”



孙思文听到这个数目,也是感到头痛,然后开始计算起了楚国家底:“近些年,国中又新修了些常平仓,每年生产的粮食除去自用以及卖与魏梁二国外,剩余的都存了进去。



现在举国储粮已达五亿石。



大军出征,后方输粮,哪怕有舟船相助,损耗也颇多。



一千八百万人,一年大概要耗去两亿石粮食。



第402章北伐准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