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灾,右眼跳灾?   朕就是亡国之君[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灾,右眼跳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祁钰认真的回想了下这个名字,陈献章,有岭南一人之称。



在很多人的话术中,大明是被困在了朱程理学中,出不来的一个朝代。



比如裹脚对妇女的压迫和残害,比如复古,崇尚周礼,讲究宗族礼法。比如保守,不思进取,不知天外有天,更是坐井观天等等。



其实殊不知,朱程理学在乾隆五年才被奉若瑰宝,成为显学。



乾隆五年,熊赐履上奏大肆鼓吹朱程理学,而后乾隆下诏曰:「朱程之学,得孔孟之心传,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由之则治。」



朱熹活在南宋初年,死于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深陷「伪学魁首」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



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抱着五百年前的朱程理学治国,这显然是开历史倒车,而且一开就是五百四十年。



大明的显学,其实是心学,应世之学,先有陈献章,后有湛若水,再有王阳明,心学显赫一直到了万历年间。



东林书院设立之时,东林党人甚嚣尘上,慎独之学,方才大行其道。



清代之学,迥与明殊。明儒之学,用以应世;清儒之学,用以保身。



清代用以保身的学问,和东林的慎独学问,师出同门,皆出朱熹学说。



所以朱祁钰看到的大明朝,和他印象里呆板的大明朝,是完全不同的。



至少在朱祁钰这个时候,还不是慎独学问,大行其道的时候。



于谦举荐了陈献章,是大明朝执掌心学牛耳之人,而且这陈献章还真是很有学问的人,带着大明心学往前走的人。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朕以为心学之说,譬之树木,这大明万民便是根,大明民生为枝叶,心学方为果。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最后有果。”



“不是先得了果,再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朱祁钰的意思是万民是根,万民生活是叶,最后的思想结晶才是果。



没有根哪来的果呢?



一如财经事务,没有空中楼阁那般。



胡濙叹服,俯首说道:“陛下之理,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朱祁钰摇头说道:“让陈献章暂时先在国子监上课吧。”



和二十五岁的陈献章讨论心学的发展,不如和胡濙讨论。



朱祁钰并不打算接见陈献章,他有学问,但是这个社会还没有发生剧变,得让他再成长一番。



心学起于胡濙所说的孔孟,比如孟子就说安心方能立命。



在北宋时,程颢开心学之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陈献章推陈出新。



朱祁钰只是大概的说了一个知行合一的方向。



于谦和胡濙就最近朝中之事,开始了一系列的讨论,比如拆分南直隶。



这件事,朱祁钰其实讨巧了。



他人在南衙,发北衙敕谕,要求讨论,然后和于谦等人商议之后,就把这事儿给办了。



连凤阳省、苏州省三司衙门都设好了,甚至连三司主事都任命了。



松江府、应天府,单独划分。



这一下子把本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南直隶,明面上拆分成了四块,但实际上,直接拆成了散装南直隶。



因为徐州府才是苏州省的首府,而庐州府是凤阳府的首府,大家发展的都挺好的,凭什么听你的?



这都快散架了。



南直隶每年的进士及第四十余名,高居南卷之首。



朱祁钰讨了个巧,先把事办了,但是不代表反对拆分南直隶的风力不在。



只不过是君臣大义,陛下不在京师,是谋逆大罪,所以才不敢说话。



如何应对?



朱祁钰和胡濙、于谦就商量了许久,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分而化之。



南直隶都给他拆了,士林之中的这些人,也不能不能拆。



官场是个名利场,名利二字只需要简单的挑拨一下,就自己斗起来了。



朱祁钰无奈的说道:“你看,朕把播州拆了,一分为二,一部分送进了四川,一部分送进了贵州。”



“播州宣慰司都没了,也没什么人反对啊!”



别说播州了,就是贵州设科,也是在明仁宗洪熙元年,从洪熙元年起,一直到景泰二年,满打满算出了一个进士。



此人名叫张谏,本身是应天府句容人,军籍,随父在贵州赤水卫戍边,在云南参加了科举,最终进士及第算做了是贵州进士。



张谏在景泰二年,在江渊手下做考官,现在是监察御史,七品。



所以朱祁钰拆播州,朝堂里连个关心的人都没有,就像是剑桥不修葺道路,是因为剑桥大学很久没出过交通部常务秘书一样。



胡濙笑着说道:“其实陛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啊,可以让诗社拱火,就可以分而化之了,这事臣已经在做了。”



“两淮士子比较关注民生,长江以南士子更关注财经事务,凤阳士子更关心宗族礼法,约一下稿,他们自己就斗起来了。”



“他们哪有什么合力啊?败则怀恨在心,胜则耀武扬威,要挑唆他们内斗,可比斗蛐蛐要简单的多了。”



“斗蛐蛐还有讲究秋兴斗蟋凶的时节,他们甚至连草叶都不需要,为了些莫名其妙的事儿,就能吵得天翻地覆。”



“此事不难。”



朱祁钰立刻了然胡濙的想法,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们自己先斗起来,这自然分崩离析了。



“那就这么办。”朱祁钰满是疑惑的问道:“斗蛐蛐还要分时令吗?”



胡濙理所当然的说道:“当然啊,斗蟋不过百日,而且还是秋天最为凶狠,自然是只有秋天才能斗,春秋天,哪有斗蟋可以斗?”



“陛下不喜这个,这里面的学问啊,可深着呢,比如说…”



“咳咳。”于谦立刻咳嗽了两声,制止了胡濙。



胡濙很擅长斗蛐蛐,因为宣德皇帝很喜欢斗蛐蛐,而且以此为乐。



这不是礼部尚书在奏对之中,应该出现的事。



这不是教唆陛下玩物丧志吗!



于谦还只是咳嗽了一声,若非私下奏对,胡濙不被以六邪弹劾,才是怪事。



胡濙极其擅长斗蛐蛐,于谦咳嗽的时候,胡濙才意识到,眼下的陛下已经不是宣德皇帝了。



“古文之中秋字就是一个蟋蟀的模样象形字。”胡濙说了一句,停止了讲解促织经的想法。



朱祁钰也养过蛐蛐,不过是在《太吾绘卷》里,他可是有一只异品促织王天蓝青。



在大明玩蛐蛐,真的可能会被喷。



“朕的确不懂斗蟋之事,但是胡尚书既然擅长,对南直隶已有士林学子分而化之的事儿,就交给胡尚书了。”朱祁钰笑着说道。



斗蛐蛐哪有斗士子有意思?



“臣遵旨。”胡濙赶忙说道。



罗炳忠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前往贵州了,朱瞻墡也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回襄阳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灾,右眼跳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