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一章 臣还是那句话   我家娘子萌萌哒[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臣还是那句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水本为阴,而这里的水脉几乎都在西金山之南,山之南为阳水,乃是壬水,女子代表的是阴水,为癸水,两者最是相宜。



因此大明朝的公主,郡主,几乎都埋葬在此。



光远处的翠微山一处,至少就埋葬了六七位。



“现在河流不少,但以前水脉更是发达,只不过经过岁月的流逝,这些湖泊经过沉淀,几乎都到了地底下。”



现在这个地区没有确切的名字,只是归昌平县管辖,但在后世这里名叫海淀。



海淀,海淀,从字面意义上解释,是有海沉淀到了地底下,成为了地下河。



这个当然太过夸张,但海淀的地下河确实多到离谱。



地下水覆盖的面积有多大,经过统计,大概是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



而后世的海淀多大,四百平方公里出头。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对比。



几乎整个海淀地底下,全是地下河。



“你说此处地底下全是地下河?”



“嗯。”



夏源连连点头,又问道:“陛下,臣想问一下,这地宫在地下几米不,在地下几丈的位置?”



闻言,弘治皇帝当即扭头问,“萧伴伴,按照国朝规制,这公主的地宫该有多深?”



这地上的一应建筑虽是亲王规格,但地宫当初是从固安郡主那抢来的,所以只是按照公主的规格。



箫敬掰着指头算,“帝陵当在九丈之深,王陵该是七丈之深,公主的乃是阴数,应当是六丈。”



六丈。



那也就是十八米。



换算了一下这个数字,夏源都不由咧嘴,挖了十八米的深度,这地宫还没塌,这帮工匠还真是福大命大。



记得后世有篇报道,海淀地区的地下水由于形成时间较短,几乎都在地下不到一百米的位置。



而现在是明代,这地下河的形成满打满算也就是个三五百年,估计有个三四十米就顶天了。



还好大明朝的帝陵没选址在这一片,不然按照九丈二十七米的深度,建一个塌一个。



“十八米的位置,再一个就是此地极易地震,但好像都是小地震”



夏源嘴中自语着,又抬头道:“陛下,臣的推测大致就是如此,地宫离地下水很近,在一场地震之后,这个地震甚至不用太大,便会使得地宫底部塌陷,而后棺椁掉入了地下河之中,然后木质的棺材随着地下河流通到地表河之上。”



这个推测是夏源能想到最合理的,也最符合逻辑,看似有些扯,但其实一点都不扯,因为他说的这些条件全都刚好满足。



京师顺天府这个地界,从战略意义上来看很重要,但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华北平原的几个大断裂带的交汇处,这样的地形,地震最容易形成。



总说川渝地区经常地震,但京师周边的地震其实才是最多的,只不过规模都不大而已。



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四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过二百多次。



几乎五六年就有一次,这还是有记载的,没记载的更多。



而一两级的小地震,一年就有几十上百次。



这种小规模的地震,地表之上感觉不出来,但地宫棺椁的椁是石质的,本就沉重,又离地下水很近,一次小小的地震就会让停放棺椁的位置塌陷,从而使棺椁落入地下河。



再后面,若是小荠子处于假死状态,地震又处于刚下葬的几天之内,被水一呛很可能就会活过来。



经过塌陷,重心一偏,木质的棺材从石椁中掉出,而木头又具有浮力,海淀的地下河又与周边的众多水域相连,天晓得会从哪儿漂出来。



然后被她那个娘亲捡到



夏源的脑袋里渐渐形成了一条脉络,并且越来越清晰.



“陛下,臣还是那句话,打开地宫,一切自见分晓。”



(本章完)



第二百三十一章 臣还是那句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