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十面埋伏,将军令   光阴之主![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十面埋伏,将军令[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平站在河边,把视线从滔滔浊浪上面转了回来,看向身后。



来人面容清矍,看上去约莫四十左右,身着暗银织锦长袍,头发披散。



手上脸上还有着细小血痕,不知是在哪里挂伤,显得颇为狼狈。



他是被两个混元武馆弟子押过来的。



“师兄,不,将军,刚刚捉到这老小子的时候,他已经躲到幽山野猪山洞窝棚里面,用荆棘混着猪粪搭了个粪堆躲藏起来,也不嫌臭。



若不是三十七师弟年幼之时做过猪倌,很能分辨各种异气杂气,就被他蒙混过关了。”



说话的是混元武馆二十九师弟石开,平日里大家叫他石头。



不过,陈平却觉得这家伙比较会来事,眉眼精乖得很,除了身材练得方正梆硬之外,一点都不像石头。



他说的三十七师弟,好像姓王,身形五短,一脸的憨厚老实,神情怯怯。



见到陈平的时候,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又连忙低头躬身,就如长工见到东家一样。



“石师弟和王师弟算是立下一功,去帐房登记,找二师姐领取药材和银两。对了,傍晚时分,我会在营帐,你们对于剑法和金身法,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演练。”



“谢将军。”



“谢谢师兄。”



两人忙不迭的道谢,嘴巴都咧到耳根了。



修练配套的药材和花用银两,对混元武馆弟子来说,自然是很好的东西,在陈平没来之前,这些资源,都很缺少,都是紧着手花用。



自陈平来了之后,普通药物以及吃食方面,那是敞开了花用,偶尔还会限量供应一几付如气血散和培元液之类的基础修练药物,比起以前来,自然是一个天一个地。



但是,这些药物和吃食倒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就是陈平的亲自指点。



得到指点的三十多个外门弟子,如今已经有二十七位已经进了一步,达到铁身大成。



甚至还有三位弟子,在短时间之内练到了铁身圆满。



石开和王申就是其中受益者,自然知道九师兄所谓的“指点”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可是手把手的教导,能精细到气血搬运每一块肌肉和每一块骨头。甚至,连呼吸吐纳之时节奏会引动哪一根筋络的绷紧和松驰,都说得一清二楚。



这种教法,可以说,全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师父会这么做。



一是做不到,二是没这么多精力去关注每个弟子每天的进境。



但是,陈平做到了,反而很轻松的模样,让人不得不敬服万分。



至于混元剑法,那更不用多说。



听说,二师姐韩小茹的剑法,从接近大成,达到圆满,只花了七天时间。



靠的就是这位九师兄的亲自指点,以及日常喂招。



消息传开之后,不但是原来的混元武馆众弟子和长空武馆被吞并的弟子们十分眼馋,甚至,连风雷剑馆弟子以及损失惨重的十方武馆弟子,也是忘了以前的怨恨隔膜,眼巴巴的想要凑上前来。



想求一个指点名额而不可得。



得了许可,石开和王申两人连忙再拜了一下,兴高采烈的退了下去,心知九师兄是有些话,不好当着自己两人的面说。



陈平打发了两个师弟,视线重又落到这个面相儒雅的中年书生身上。



这位他是没见过的,但是却听说过。



此次北周十三皇子宇文英南下兴庆府,谋算一都三府之地,还差点功成。



出谋划策之人,就是他了。



此人姓原名秋,字仲德。



本是大离百姓,也曾苦读诗书,视科举为登天之梯。



从五岁入蒙到三十三岁,一直考来考去的,差一点还中了进士。



后来,恶了世家子弟,被人顶了名额,名落孙山。



更被人迫害得家破人亡,孤身逃入山林之中。



他一介书生,就算是个举人,也是个落魄流浪无依无靠的举子,哪里斗得过世家子弟?



人家只是动一动嘴皮子,官府出力,把他追拿,打入大牢,安了一个江洋大盗的罪名,准备秋后问斩。



其间,到底受过多少折磨,那也不必细说。



只知道,这位算是运气不错,遇到反贼攻城,把他从大牢里提了出来……自此之后,这位原秋先生,就开始逆袭之路。



从小反贼的军师,做到大反贼的军师,与官府斗智斗勇,名气大涨的同时,所依附的反贼一一溃灭。



可能是运气不好吧。



那一日,他逃到了大漠之中,又混到了当时还未登基为北周皇帝的三皇子宇文穆府上,成了他的幕僚。



在对方登基为帝时,颇为立下汗马功劳,得了北周皇室的信任……



这次南下,名义上说是重任在身,辅助十三皇子经营南方,实际上,其实是一个失败者,是被人挤兑,赶离北周朝堂中枢,东奔西跑的落魄士人。



无他,因为这位是南离士子。



在北周朝堂之上,多多少少有些格格不入。



按理来说,这种反骨文人,帮助北周胡人入侵中原的谋士,越是有才华,越是大离人士,就越是不能饶恕。



十个人里面,砍下九颗脑袋,都绝对不会冤枉半分。



但是,这人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心慈手软”原仲德。



为何有这个外号?



当初宇文穆攻破龙城,连下边境七城,却是禀承胡人狼虎习性,大肆屠城杀戮。



但凡攻下一城,至少就是十日不封刀,声称要把南朝骨气打散,让人畏之如虎,为接下来的继续入侵减少难度。



就是这位“心慈手软”原仲德,提出了有名的“攻心十策”,以及“内圣外王”治军治国理念,把宇文穆说动,改了行事作风。



也正是因为他的出谋划策,从边境到北地中原,活下来的百姓,至少多了数百万上千万人。



但是,也是因为这个计策,北周王朝疯狂壮大,在北面甚至南面世家和大户之家的眼里,竟然形象不错,颇有一统天下的气势。



为何如此?



道理很简单。



在原秋提出攻心之策之前,胡人行事,只为抢掠,一味的赶尽杀绝,完全不理会事后治理,行事如同山贼盗匪。



对于世家大族以及富商豪贾,也只是抢抢抢,灭门杀尽,尽收财源。



如此一来,就是处处拼死,打得艰难无比。



也导致损失惨重,每攻下一城一地,都要屠城泄愤。



而在攻心策实行之后,胡人学会了拉拢世家大户,学会了安抚百姓,传播谣言,真正的把抢掠得来的土地化为己用。



南离世家大户,在有着退路,有着利益的前提下,拼命的心思就淡了。



有些人更是不再理会头上的君主是不是胡人,谈妥了条件,直接投靠了胡人。



反过来,作为胡人最锋锐的一把利刃,再来攻打南离王朝。



反正,只要自家没事,管他天下大乱不大乱,管他中原百姓是不是成为奴隶猪狗。



他们不在乎。



只是一策,北周名望大起,半年之内,接连攻下七州十八府,打到了玉京城。



而南离摇摇欲坠,人心离散,其根源,也在原秋的“攻心十策”,也是北周后来称做“太平十策”的东西。



这么一个人,站在南离王室的立场上,简直是罪无可赦,千万万剐都不能解恨。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家伙却是活了数百万生民,劝说北周皇帝少造杀戮,在中原,或者说是在北地,肯定有着千千万万的人念着他的好处,杀之实为不祥。



对于被南离姬家,以及世家豪门害得家破人亡的原秋来说,跟他说什么家国大义,那简直是狗屁。



所以,陈平也不跟他讲胡夷之辩,直接问道。



“对于兴庆府局势,原先生有何教我?”



“陈将军不杀我?”



原秋讶然。



他拍了拍衣袖,尽量站得笔直。



就算已成阶下囚,读书人的风度也不能丢。



自从辛苦操劳半辈子,早早花白了头发的老妻和八岁的儿子被斩杀之后,他就再没娶妻。



此时孤家寡人一个,对死亡,也不是太过惧怕,只不过,能活着谁又会想死呢?



尤其是一身所学,不能尽展,实在是毕生遗憾。



就如当年十八,正是意气昂扬……



他站在山坡上,手里拿着一捧野花,对那个还是豆寇年华的少女,微微红着脸郑重的说道:“我原某人满腹诗书,此生当不弱于人。有朝一日,当身披朱紫,上报朝廷,下安黎民,治国,平天下……”



当年的誓言,早就成了一个笑话。



自己也活成了一个鬼。



但是,午夜梦回之时,每当想起那情那景,还是忍不住老泪纵横。



“我杀你做甚?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你助北周入侵中原,自是罪大恶极,死一百次都不为过。



能活人无数,不管是否出自本心,确是有功,陈某也不好杀你。但是,想要放你回去为北周效力,却也没有这么傻。”



陈平也不虚言欺骗。



明明白白的说出来,我不杀你,也不放你,如果你不肯效力。



最好的结果,就是一直囚禁。



看着办吧。



他目光微微一闪,继续说道:“如今天下离乱,生灵哀号,先生于北周入仕,想必也能看得明白……



大离当政期间,百姓是苦,命如草芥。但北周当政,中原百姓,就算是想要活成草芥,都不可得。



至少,草芥尚有向阳之日,而猪狗只看宰杀之时。”



这话,陈平可不是说说而已。



他相信,只要原秋不是傻的,肯定早就看出来了。



北周胡人豺狼本性,虽然明面上,已经换了方略,摆出一副温和的样子,那其实是用来拉拢世家豪门,拉拢门阀世子的。



骨子里,却是真的没把中原百姓当作人来看待。



如今用人之际,还能维持住种种假象,一旦真的统一天下,百姓更苦更惨的还在后面。



或许,活在当下的百姓,并不知道,他们还能有着反抗的意识,其实是一种最值得宝贵,值得珍惜的生活。



苦是苦点,还有智慧有灵性。



当有那么一天,他们根本想不起反抗,也不觉得活成猪活成狗有什么不好的时候,那才是最悲惨,最凄凉的。



当他们趴在地上,为了能亲吻到贵人靴子上的泥巴,而感觉到荣耀。为了能帮助贵人舔到腚沟而欢喜终日之时。活着,就不如已经死了。



“将军可知,您如今虽然虎踞兴庆,实已危在旦夕?”



原秋沉默了一下,沙哑着嗓音开口。



“此话怎讲?”



陈平眼神一亮。



这一套我熟。



以往看电视之时,那些谋士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投石问路”,首先就是悚人听闻,语不惊人死不休。



就像民间算命先生第一句话说的那样,“客人你有血光之灾。”



一旦对方说了这句话,



你就算是不想掏银子,那也得掏银子。



不然心里总是有个疙瘩,怎么也解不开。



诸葛亮都要来个“隆中对”,先抛出问题,再说出办法,然后,才能让人信服。



一套一套的,有理有据,能人之所不能,这才是谋士的无上起手式。



陈平一听此言,就明白,这位原仲德,其实也不例外,开始“问对”了。



“成也沧龙印,败也沧龙印。”



原秋一旦决定某些事情,自然不再三心二意,他比谁都明白,北周十三皇子死在兴庆府代表着什么。



其余人尽皆身死,唯独他原秋原仲德活着,就算是回到了北周王朝势力范围之内,想要北周胡人不迁怒于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无论去到哪里,一旦见光,就必然会死。



倒不如留在兴庆府,难得这位陈将军还能给自己一个活命的机会,肯定得牢牢把握。



细细想起来,对方也不是一无是处。



虽说兵微将寡,所据也就是一府之地。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十面埋伏,将军令[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