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393【樊楼】   大宋泼皮[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393【樊楼】[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田妈妈的带领下,韩桢将整个樊楼逛了一圈。



到底是赵佶的手笔,五座高楼修建的美轮美奂,极尽奢华。



随便一间雅间中的地毯,都高达上千贯。



韩桢问道:“修建这座樊楼没少花钱罢?”



田妈妈答道:“奴也不是很清楚,但七八百万贯总是有的。”



韩桢又问:“据说正楼顶层,可远眺皇城?”



闻言,田妈妈心头一紧,拿不准韩桢是甚么意思,语气忐忑道:“确实如此。”



“去看看。”



韩桢吩咐一句。



一路来到正楼的五楼,推开窗户,正对着不远处的皇城。



站在窗前,整个皇城尽入眼帘,连东华门城楼之上的禁军,都看的一清二楚。



田妈妈悄悄打量了一眼韩桢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解释道:“陛下,四楼与五楼平日里封存着,除圣上旨意之外,任何人不得踏足,违者按重罪论处。”



“嗯。”



韩桢随口的应了一声,忽地指向一处宫殿,问道:“诸位爱卿,这处可是垂拱殿?”



一众大臣凑上前看了看,吴敏答道:“陛下,乃是延和殿。”



赵霆立刻会意,躬身道:“大内禁中乃圣人居所,岂容他人窥觑,臣请奏,拆除樊楼四楼与五楼!”



“臣附议。”



吴敏、谢鼎等人也都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既如此,那便拆了罢。”



韩桢点点头,而后轻笑道:“早就听闻樊楼梨花白和龙凤青的大名,今日倒要好好品鉴一番。”



“奴婢遵命。”



田妈妈行了个万福礼,转身退下。



“坐。”



韩桢招呼一声,率先坐在主位上。



待他落座,赵霆等人这才纷纷落座。



合食制虽在唐朝就已经普及开来,但分餐制依旧保留着。



比如皇帝宴请群臣之时,又或是各大酒楼雅间之中。



不多时,雅间门被推开,一名女子款款走来,身后还跟着两名婢女。



女子相貌平平无奇,却有股子独特的气质,似兰花般清新淡雅。



婢女手中托着银盘,盛放着各色点茶工具,细数之下竟有十二种之多。



“见过陛下。”



女子盈盈一拜,而后跪坐于地,两名婢女立刻将托盘放下,摆放整齐。



左手边下沿的吴敏介绍道:“陛下,此女名唤沈秋,乃是京师的茶艺大家,融百家之所长,技艺出神入化。在马行街经营一间茶肆,每每点茶,必引来无数茶客围观。”



茶对于宋时百姓来说,是生活中不必可少的必需品。



各种茶艺大家,茶典古籍层出不穷。



苏东坡亦是此道大家,独创的西蜀煎茶法,曾风靡一时。



沈秋的动作不紧不慢,带着一股韵味。



谢鼎等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沈秋,时不时轻抚胡须,面带享受之色。



观看点茶的过程,亦是品茶的重要一环。



韩桢心头不由感慨,在雅这方面,老祖宗当真是玩到了极致。



分团、烤茶、碾茶、研磨、筛罗、调香、次灼……等一系列工序后,一杯茶终于完成了。



“陛下,请茶。”



沈秋微微示意,婢女端着茶盏来到韩桢面前。



接过茶盏,只见碧绿的汤面之上,浮画着一龙一凤,随着茶汤的荡漾,龙凤微微颤动,似如活物一般。



龙凤太过精美,以至于不忍心破坏。



韩桢感叹一声:“当真是出神入化!”



轻轻抿了一小口,韩桢微微挑了挑眉,好半天憋出两个字:“不错!”



宋时的点茶,源自唐时的煎茶。



调香之时,会放一些其他佐料,比如陈皮、八角、花椒、盐、糖……甚至是猪油。



那滋味,无法用言语形容。



韩桢四下看了看,发现谢鼎等人如饮仙酿,满脸享受回味。



赵霆闭上双眼,细细品味,摇头晃脑道:“茶与盐是一种滋味,盐与花椒又是一种滋味,当真是变幻莫测,无愧大家之称。”



赵鼎点头附和道:“回甘细腻悠远,如清泉长流,龙凤青果然名不虚传。”



见到这一幕,韩桢心下疑惑。



难道真是自己野猪品不了细糠?



念及此处,韩桢又喝了一口。



茶汤入口,他不由双眼一亮,这一口的味道竟与方才截然不同,当真是稀奇。



这茶越喝越上头,每一口都有全新的感受。



不知不觉间,一杯茶便喝完了。



放下茶盏,韩桢想到了麻舒窈,轻笑道:“我有一妃子,喜爱点茶技法,往后若得空,还望沈大家不吝指点一番。”



沈秋不卑不亢道:“陛下过誉了,贵妃若想学,民女自会用心教导。”



韩桢大手一挥:“赏玉璧一对。”



“多谢陛下赏赐。”



沈秋盈盈一拜,起身离去。



品完了茶,一名名身着薄纱的侍女,端着时令瓜果与酒水进入雅间之内。



(本章完)



0393【樊楼】[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