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564【陛下,这史该怎么修?】   大宋泼皮[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564【陛下,这史该怎么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好生歇息,我去看看玉奴。”



乳娘喂奶,韩桢也就不好再继续待了,起身出了房间。



毕竟这些乳娘都是家世清白的女子,有丈夫有家庭,进皇宫当乳娘也只是寻个差事,补贴家用,可不是当御侍的。



刚出房间,迎面就撞上狄玉奴的贴身宫女。



“陛下恕罪。”



宫女神色惶恐的跪下。



韩桢摆摆手:“何事慌慌张张?”



闻言,宫女没了慌张,欢喜道:“回禀陛下,华嫔娘子生了一对龙凤胎。”



宋时,娘娘是皇后独有的尊称,而臣子和百姓对嫔妃则口称某某娘子。



同时,若皇子皇女是嫔妃所出,在称呼自己生母时,乃是唤姐姐。



后世人可能会觉得怪异,但在宋时就是如此。



可算生了。



韩桢松了口气,快步朝着狄玉奴的闺房走去。



还没进闺房,便听到两声嘹亮的哭啼。



韩桢正要进去,却被刚出门的闰娘拦下,劝道:“二郎稍待,玉奴刚生产完,污秽的紧,冲撞了二郎就不好了。”



“嗯。”



韩桢点点头,顿住了脚步。



女人生孩子,可没什么美感,有时候会屎尿齐出。



鲜血混合着屎尿的气味弥漫在屋子里,可想而知了。



后世陪产的丈夫,在目睹了妻子生产的场面后,不少都产生了心理阴影,从而对妻子失去了兴致。



韩桢问道:“玉奴不碍事罢?”



闰娘心有余悸道:“玉奴妹妹流了好多血哩,奴与福金妹妹都被吓到了,好在有庄大夫,这会儿已经睡下了。”



韩桢轻笑道:“没事就好。”



对狄家姐妹,他承认起初只是起了色心,想吃西餐。



可相处久了,狄家姐妹又乖巧可人,总归会日久生情。



两人静静等在门外,期间不断有宫女端着木盆进进出出。



一刻钟后,房门从内打开,两名稳婆以及庄大夫从中走出。



“见过陛下。”



三人齐齐行礼。



韩桢并未摆架子,笑呵呵地说道:“朕代华嫔多谢三位,辛苦了。”



对于大夫稳婆,他向来敬重。



毕竟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呢?



“哎呦,使不得,陛下使不得。”



两名稳婆受宠若惊,赶忙摆手。



“不必客气,稍后朕命人送三位出宫。”



韩桢说罢,将目光放在庄大夫身上,对方年过四旬,容貌平平,却有股沉稳的气质。



“朕早在山东之时,就曾听闻李夫人多次称赞庄大夫,今日一见果然闻名不如见面。”



庄大夫谦虚道:“陛下谬赞了。”



韩桢口中的李夫人,她自然知晓是谁。



而今,李清照搬来东京城一年有余,时常与她相聚。



韩桢问道:“庄大夫贵为妇科圣手,可有传道授业之心?”



庄大夫不明所以,回道:“民女自有此心。”



“好!”



韩桢面露满意之色,吩咐道:“天色不早了,庄大夫且先回去,明日朕再请庄大夫入宫详谈。”



“民女告退。”



庄大夫心中揣着疑惑,行了个万福礼后,迈步出了从玉阁。



看了眼庄大夫离去的背影,闰娘好奇道:“二郎是想聘请她入宫为御医?”



“入宫当御医太浪费了,我另有打算。”



韩桢说着,走进闺房之内。



此时,闺房内已经被收拾干净,又重新开窗透过气,并且点燃了熏香。



可即便如此,依旧还是能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由此可见,狄玉奴生产之时,确实流了不少血。



狄玉奴躺在床榻之上,沉沉睡去,赵福金坐在一旁,静静看着两位乳娘动作娴熟照顾婴儿。



“陛下。”



见到韩桢,赵福金一双美眸中绽放笑意。



凑上前,打量着襁褓中的两个孩子,韩桢问道:“两个小家伙谁先出来?”



赵福金柔声答道:“姐姐先出生,弟弟又折腾了半个时辰才出来。”



“男孩嘛,到底是皮实一些。”



韩桢伸出食指,用指肚轻轻触碰着小家伙的脸颊,满脸慈爱。



逗弄了一会儿孩子后,韩桢怕打扰狄玉奴歇息,便起身离去。



……



翌日。



一大早,韩桢探望了一番狄家姐妹,以及刚出生的三个孩子后,便来到垂拱殿。



不多时,礼部尚书吴敏走进大殿。



“臣恭喜陛下喜得贵子。”



一进大殿,吴敏便笑呵呵的道喜。



陛下膝下总算有儿子。



可惜两个皇子的生母乃是西域人,当不得储君,不过好在证明了陛下身子没问题,往后定然子嗣繁荣昌盛。



“同喜。”



韩桢微微一笑,吩咐道:“劳烦吴卿录玉蝶,送往太庙。”



闻言,吴敏问道:“不知新生的皇子帝姬,可有姓名?”



韩桢说道:“朕暂时还未起名,待百日之时再起。”



皇帝给儿女起名,各有各的讲究。



赵宋的皇帝,都沿用同一偏旁。



仁宗儿子都是日字旁,英宗的儿子都是页字旁,赵佶的儿子都是木字旁。



对于如何给儿女起名,韩桢暂时还没想好。



“臣明白了。”



吴敏应了一声,却并未离去。



见状,韩桢问道:“吴卿还有何事?”



吴敏提醒道:“陛下,按照礼制,该给前朝修史了。”



韩桢并未多想,大手一挥:“朕准了。”



“……”



吴敏欲言又止。



韩桢疑惑道:“有何问题?”



吴敏迟疑道:“恕臣愚钝,这史……该如何修?”



好嘛!



原来是在这等着朕呢。



韩桢这会儿也回过味来了,明白了吴敏的难处。



新朝给前朝修史,乃是传统,唐取隋代之,为隋修史。



但偏偏到宋这,出了点小问题。



经历五代乱世,到了赵宋这一代,总算统一了南北,可问题是北边有辽国,西边有西夏,西南边还有个大理。



燕云十六州,直到亡国时都没夺回来。



赵宋算大一统王朝么?



对此,朝堂之中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派认为赵宋国祚虽有一百六十余载,可实际上只是五代之延续,对辽国蛮夷称臣纳贡,算不得中原王朝正统,应尊唐朝为前朝。



这就和汉朝初立时一样,不承认秦朝,而是尊周朝为前朝。



另一派则认为,赵宋虽荒唐些,软弱了些,但终归统一南北,结束五代乱世之功绩,不可抹灭,且文治昌盛,应该给些体面。



两派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吴敏没法子,今日总算找了个机会,一竿子捅到韩桢面前了。



(本章完)



0564【陛下,这史该怎么修?】[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