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三章 快乐之源 (万字更,求月票)   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三章 快乐之源 (万字更,求月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九八八年的风,很冷。



随着五月十五号,毛熊从阿富汗开始撤走,很多原本非常甜蜜的关系,在一瞬间发生了变化。



三十年后,当白头鹰和兔子打的不可开交时,有些二逼学者抱怨是因为祖国太强硬,不懂得卑躬屈膝,不能讨好灯塔,才会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



可是放眼三十年前的今天,就知道渣女是多么无情,利用完老实男人,一旦没了利用价值,翻脸起来连一分钟都不会多等。



老实男人卑躬屈膝跪下磕头自戴狗链子,能挽回么?



如果有用的话,脚盆鸡此刻也不会苦苦撑着,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阻止日元过度升值,不想让股市狂热失控到没有王法。



最让人绝望的,不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脖颈上被勒紧绳索,渐渐窒息么?



脚盆鸡不是没有经济学家,不是没有聪明人,可是真的没有办法啊!



脚盆鸡老大带着东芝董事长跑去漂亮国登报道歉,鞠躬作揖,办法用尽,依旧难以挽回东芝这家当时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被肢解。



所以,面对虎豹豺狼,跪地磕头是一点用都没有。



不合理也是对的,那枚绝密的存储芯片实则是李源从抽奖抽到的游戏机上扒下来的……



而两个干女儿上门,娄晓娥一行人也非常欢迎,还准备了见面礼。



欧阳奋强在心里问候了李源祖宗两百多万次,因为整部戏完全就是以捉弄糟蹋宝玉作为笑点。



物价上涨多少,是能这样预测的么?



你知道这些东西明年会涨百分之十,后面还会涨百分之十,你会忍住当下不买?



尤其是因为《细说红楼》在港岛爆火,一个个接通告接广告接到手软,陈小旭和张莉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双双成为“年广久”,身家不菲。



而自家丈夫,也真的只是多聊几句……



相熟过程中,了解了两个姑娘的品性后,就更放心了。



发电厂所需的煤炭和天然气,也是大唐集团自己的运输船队,在澳洲自己投资的煤矿上运回来的。



再加上不缺市场,国内去年一年的电视机产量,是一千九百三十四万台,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很坦然。



大家都去买,供不应求,市场调控下,物价会只涨百分之十?



对于这一点,秦大雪发出了最强烈的抨击:痴人说梦!



因此产品价格的盈利线,要比脚盆鸡和棒子低的多。



留出了如此庞大的市场让大唐半导体一步登天!



……



当然,面对隐性封杀的大唐,在竞争上原本根本没可能去跟漂亮国的小儿子,棒子国的三星去比,但是受益于据说是从脚盆鸡那边弄到手的绝密的64M DRAM,以超过三星近乎四年的代差优势,大唐在市场上击败了包括脚盆鸡半导体巨头NEC和棒子三星在内的一众半导体公司,强势崛起!



虽然大唐半导体部门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合理,因为脚盆鸡那边没拿出这样的产品……



对了,港岛其他人没有关系,但是大唐集团,应该是上了漂亮国的关注名单。



几十片芯片焊接难免松动,拍一拍,震一震,连上了就好……



大唐半导体因此成活!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总之,没什么内涵,没什么深意,就是好笑痛快。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还远不到眼中钉肉中刺的地步,大唐也远远排在毛熊和脚盆鸡那边无数巨无霸之后。



至少现在大唐已经很难从那边购买到高端技术了。



能出现在丈夫身边的外人越来越少了,能说话聊天的人更少,能多两个小伙伴,她们真的觉得高兴。



在面对数以十亿计的芯片应用时,价格上的优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



已然恢复了曾经的封锁,而且,是比对毛熊还多五百多条的残忍封锁。



那是因为这个时候叫做小规模集成电路,一台电视机有几十个芯片,而不像后来,超级集成电路把上百个芯片集成到一块。



而从五月起,大陆再也没办法从西方得到一项高科技技术输入。



别说观众,就是陈小旭和张莉一行人,每天拍戏都快要笑的腮帮子疼。



半年多之后,那部经典对她们的影响依旧深重,但也开始混乱了,不再一味的沉迷于悲伤中……



用过旧式电视的人应该都有记忆,电视出毛病的时候,拍一拍,咦,修好了。



也幸好,提前多年准备,大唐李家的研究院内,现在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底蕴。



所用的芯片,自然也是一個庞大的数字……



即便是漂亮国,在发现大唐的存储技术居然超过了英特尔,一边抓紧时间去追赶,一边加大采购量。



六月,《细说红楼》拍摄完成。



这种“亵渎”名著的电视剧眼下在大陆绝不可能上播的,但在港岛引发了观看风暴!



原本非常慢的节奏,在TVB一群快枪手的鬼点子下,变得异常明快。



但不管怎么样,成功了,就是成功了!



当下大唐有绝对完整的产业链,甚至连晶圆厂巨大的用电,都是自给自足。



因为即便大唐有技术,有钱,可那时已经是三星称霸存储天下,而大陆也彻底开放春风吹满地,不会是现在这样,时而放,时而收,外面的科技公司们不敢进,也看不上这片贫穷的土地。



即使“黛玉”仍旧时不时的难掩一些情愫,但那又如何?



去看看港岛贵妇名媛们见到李源时的目光,就知道什么叫做明晃晃的发骚……



收音机也差不多,而收音机的产量,更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到了八月,大陆方面大名鼎鼎的物价闯关开始了,很简单,面对节节攀升的物价,一些姓厉的姓吴的专家建议,取消双轨制,彻底由市场价值来调控物价。给城市职工提高工资,同时,预计物价每年上涨百分之十,连续五年,价格总水平提高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工资增加百分之百,这样就能把物价给理顺了。



再迟三年,世界就会不同了……



特别是半导体部门,行业衰退的那几年里,挥舞着美钞在硅谷不断的招手兵马,最终聚集了大唐六骑士!



而随着去年年底,白头鹰向脚盆鸡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以脚盆鸡再度退让为结果,达成了出口限制协议。受此影响,DRAM价格回升,大唐和三星乘势崛起。



最重要的是,不拿工资的农民怎么办?



那一场经济会议上,秦大雪杀气之重,让很多人心惊,但同时也得罪了很多大人物,批评她这是逆势而行……



要不是曹老和董老跟她意见一致,给了她很大的支持,最后说不得就要彻底淡出来。



秦大雪虽然极力反对,甚至连董老都站在她这边,但终究还是无法改变大势。



结果……



自然是一地狼藉。



短短十天,电视机增销百分之五十六,洗衣机增销百分之一百三,电冰箱增销百分之八十二点八……



由于这场热闹其实从五月份就有了动静,所以大唐集团在大陆的所有工厂都攒足了马力开工,在这一场大闯关中,挣的盆满钵满。



其实是做了好事,因为当时的衙门着急的都快跪了,就盼有商品能抵住这股抢购浪潮呢。



李源感觉自己仿佛站在历史长河的堤岸上,看着浪花朵朵。



……



十一月。



港岛的天气清爽舒适,李源回大陆看望老父母,看看能不能接到这边来过冬……



“这是谁买的呀?”



回到家中,看着愈发老迈沉默的父亲,李源心里不是滋味,李母尚好,见了小儿子回来,从柜子里拿出一盒好东西:人参蜂王浆。



农村人大都还吃不饱饭的时候,一部分城里人已经开始注重起养生了。



李母高兴道:“小四儿媳妇带家里来的!”



小四儿,就是李城,已经是沿海某市的一位老板了,和李坤并列成为李家第三代官位最高的人。



但李城的上升趋势和后劲,显然要比李坤强的多。



李源笑道:“妈,不喝这些了,都是骗人的。”



李母难得驳斥儿子,道:“咋能骗人呢?都上电视了!”



说着还去把电视给打开,也是巧了,正好出现了人参蜂王浆的广告。



可把老太太得意坏了!



李源明智的放弃了争辩,看着老母亲给他兑了一碗,一饮而尽,还小气道:“这些一会儿我都拿走,我要喝,最近身体有些弱。”



李母更高兴了,忙点头道:“好好好,一会儿都带到城里去!”故意移动位置,挡住了大儿媳的目光。



大嫂子哭笑不得,真是远香近臭,拌了几句嘴后,对李源道:“不用担心老娘,天天早上还唱几句黄土高坡哩!”



今年国庆晚会上,杭天琪一首《黄土高坡》爆红大江南北。



李池也对李源笑道:“老娘喜欢看电视,《霹雳贝贝》。”



李源哈哈大笑,没一会儿,电视上又出来了沱牌酒的广告,和各种家用电器的广告……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和六七十年代的家徒四壁相比,现在家里丰富了许多商品……的广告,看着很精美,不舍得扔,当年画贴墙上。



八十年代的生活气息,和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爸、妈,今年跟我去港岛过年吧?”



晚饭的时候,李源笑着邀请道。



李桂摇了摇头:“去不了。”



李池讲明白些:“老爹年纪大了,身体不算很好。你也说了,早年太累亏损的厉害。”



这个时候的老人,最不愿的就是死在外面……



李源宽慰道:“有我在,不妨事的。”



李桂呵呵道:“你比阎王爷还厉害?”也不给李源继续开口的机会,道:“就这么着吧。”



李源只能劝李母,道:“妈,您跟我去?”



李母笑道:“这可不中啊。我不在家,你爹饭都吃不上一口热的。”



大嫂子气的拍桌子,李源哈哈笑着打圆场,对大嫂子道:“坤儿才调到江汉市去?我让汤圆给他送一份大礼。”



大嫂子不让:“你给他送啥礼?他有能耐他往上爬,没能耐爬上去也坐不住。那么多孩子,你一碗水端平,哪个都不帮!”



李源笑道:“就一个拖拉机厂,他那个地方,交通便利,做起来比较合适。有没有坤儿,都准备投资的。”



李池都知道拖拉机厂:“东方红?”



李源摇头道:“那些技术都不行,我们去做,就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因为前世家里种过地,了解过一些,李源才会觉得无语。



打零四年国家开始补贴农机后,全国冒出来两千多家拖拉机厂,但有自己研发体系的,只有不到一百家,剩下的全是组装货。



然后就想吧,要多卷有多卷。



各种材质上的压缩,只为了卷低价格,外表上看上去都不错,干起活来纯粹是小马拉大车,啥也不是。



赚的不是拖拉机的利润,赚的是补贴钱。



大聪明太多。



在非洲,完全竞争不过印度,被各种吊打。



然而好的农机,对农民对农业的帮助都极大。



大唐集团很早就从约翰迪尔公司购买了相应的技术,再加上港岛大唐钢铁厂的材料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所以机会已经成熟。



听李源这么说,李池两口子哪有不高兴的?



骂归骂,但长子的前途,依旧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事。



他们只是担心孩子们都去找李源帮忙,那就为难了。



……



第二天下午,陪母亲看完《霹雳贝贝》后,李源进了城。



街道上行人众多,物价风波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一个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的女人骑着三轮自行车停在王府前面,一群孩子围着转,有大人过来,女人把三轮车后的白布掀开,里面是红灿灿的冰糖葫芦。



现在个体户很多,但并不光彩。



没个正经单位上班,在社会舆论中仿佛跟盲流差不多,因为不稳定。



经济学家们对他们也不友善,今年六月份前,规定七个人以下,赚到的钱用来自身消费的叫个体户,雇工八个以上,就是剥削,就是资本家了。



好在六月后,《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颁发,才算打开了这个枷锁。



但是暂行两个字,依旧让人心惊胆战。



对了,随着六月份一百元人民币的发行,大黑十不再是人民币的最高面额……



“李源?!”



一道惊喜的声音在身边响起,李源侧脸看去,盯着阿姨看了稍许后,缓缓道:“你是……邱蕊?”



邱蕊,是他六一年在京城第二医学院实验室进修时的同班同学,还是班长。



炮兵院的公主。



这会儿看起来,依旧气质不俗。



烫着波浪发,穿着呢子大衣和皮鞋,顶多也就四十出头的样子。



邱阿姨上前一步,给了李源一个好大的拥抱后,拍了他胳膊一下,简直气愤道:“伱怎么不变老呀?”



李源叹息一声,道:“实不相瞒,我也因此困扰烦忧了许久。”



“噗嗤!”



邱蕊看着李源笑道:“你还真是一点没变。怎么样,你儿子现在还和小朋友打架么?”



这是当年她想带他回家时,李源常给出的借口。



李源吃惊道:“你还想邀请我去家里看电影么?”



这个年纪,都绝那啥了吧……



“去你的!”



邱蕊脸都有些红了,拍了李源一下后,说道:“我现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上班。”顿了顿又笑道:“离你家不远。”



显然,以她的身世和背景,不会不知道李源的根底。



李源回头看了眼王府门头牌匾上的李园二字,伤感道:“马上快住不起了,电费都交不上了。”



邱蕊笑的不行,她道:“那还是去我家吧,请你吃饭。”



李源还能说啥,只能请人去王府里坐坐。



“真没想到呀,李源,你干出了这么大的家业。”



李源带着邱蕊参观起了王府,如今已是深秋,王府内的国槐飘落黄叶,满是秋之静美。



听闻邱蕊的感慨,李源笑了笑,带她去了银安殿偏殿。



邱蕊有些吃惊的看着李源点上香,然后跪在蒲团上对着巨大的影像拜了拜。



犹豫了下,她也跟着在旁边拜了拜,算是尽了份礼。



等出了银安殿偏殿后,看到李源脸上的坏笑,邱蕊才气个半死,明白李源是故意的。



一阵笑闹后,李源带她去了东路院。



“你平时住这里?”



看到李源居然拿热水给她泡了茶,邱蕊吃惊道。



李源摇头道:“家政大嫂们每天来做做卫生,换开水。”



第四百一十三章 快乐之源 (万字更,求月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