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借虏平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直到清军南下了,史可法这才反应过来得亲自提兵北上,凌駉也这才反应过来,认识到了多尔衮的狼子野心,当即便举兵起义,随即便被他所劝降的城池驻军扑灭。
凌駉只是个代表,清军南下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受了多尔衮的诓骗,稀里糊涂地就降了清朝,还当自己是为大明尽忠。结果清军南下,有骨气的反了,大半人都将错就错地继续在“顺治”朝中继续干下去了。
要问为什么清军的攻心战如此有效,原因非常复杂。这不能怪凌駉史可法一班人反射弧长,而是...清军在这个正处于忽悠大法的化境状态——他们把自己也给骗了。清军南下的时候,他们还真没有想过要一口气并吞大明江山,只是想着最起码割让个燕云十六州,战局顺利就划黄河为界,再顺利些就秦岭淮河为界。
所谓无巧不成书——所有人,包括多尔衮自己,都是觉得清军该是打着为大明报仇的旗号来捞点油水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联清竟然成了尊明的行为。这诡异的模因如病毒般扩散开来,大明的城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个接着一个归降清廷,快到连清廷自己都没反应过来。这一系列诡异的事情看似完全不合常理,但是历史的车轮就是这么碾碎了当年全中国人的三观。
清廷的反应似乎要比所有人都快一点。在突然发现“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一道理后,他们果断迈过了淮河,开始向江淮地区发动了进攻,这也完全突破了全国人民的心理防线——这是1645年,也就是去年上半年的事情。
一时间,所有的幻想都被打破。直到这时,反射弧长得突破天际的南明才真正进入抗清状态,放弃了那些幼稚的幻想。直到这里为止,历史的发展和正史都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和"正史"中相比,迎接南下清军的是一个党争依旧但是政权稳定,军力可堪一用的南明朝廷。依靠着江淮密布的水网和以逸待劳的优势,南明抗住了满清的第一波进攻。这是正常操作,南明本就该打出这个水平来。
“现在我若是回去,面对的该是一副满朝文武忙得焦头烂额的情景吧。”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光靠郑芝龙和史可法,估计也只能撑到这里了。
郑芝龙是个混账自不用说,史可法虽然是个忠臣,但并不是个能臣。他明明有拥立之功,却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份经营江淮将近一年之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几乎毫无作为。清军南下时,他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所幸“这一次”他的手下没有像“正史”中一样扎堆投降,也给了郑芝龙率兵“勤王”的时间。
“所以你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回去报祥瑞啊。把刚买的长颈鹿带上,我先去给朝廷献一只南洋进贡的麒麟。”
第三百四十七章 借虏平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