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阵[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鳌拜从后方的大营中纵马出列,行至前方的军阵中。不远处,高杰的明军也出城列阵。虽然能靠城墙能提供火力掩护,但高杰到现在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他知道当下的战争形势正在发生巨变。
徐州城的城墙刚刚竣工二十多年,老的城墙被洪水泡了一遍,城里的泥沙堆积了一丈有余,只得废弃。这新建的城墙吸取了辽东地区的筑城经验,城墙不高并且有一定的倾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大炮的轰击——即使是被轰塌了,这种有倾角的城墙也不会整个倒下去,而是塌出一个斜面来,继续保证一定的防御能力。
城墙上在城门和城墙拐角处设置了多个“敌台”,也就是城墙上的突出部。这个设计早在几百年前的城墙上就有了,北京城墙就有诸多的敌楼。远看极为宏伟,也有利于发挥守军的火力。
但真正把敌楼和角楼升华成“棱堡”的,还是17世纪的洋人。棱堡在17世纪也算是新锐技术,大明国内就有徐光启和孙元化二人在积极推行。尤其是孙元化——也就是在南洋陪着郑成功的孙和京他老爹,在督造关外的宁远城时,就想把宁远城修建成一座棱堡。
然而,朝廷并没有完全信任孙元化,在修建宁远城的时候只听了一半——火力突出部倒是设计了不少,但城墙依旧高耸着,终究不是个正儿八经的棱堡。他想在宁远——觉华岛一线修筑棱堡要塞群的计划也不幸落空。
天启六年的时候高第就任蓟辽经略。努尔哈赤闻听此事,亲帅八旗军六万直奔山海关而来。那高第吓得抱头鼠窜,狂奔回山海关,只有袁崇焕力排众议,决定带着本部人马死守宁远城,孙元化带着他的十一门葡制红夷大炮以及葡萄牙炮兵也一同镇守宁远城。
结果全城两万的明军就靠着这半吊子棱堡和猛烈的炮火,挡住了数倍于己的清军,还用大炮重伤了努尔哈赤本人,这位‘清太祖’便因为伤重不治(明朝方面的说法),于数月后病卒。
但不幸的是,宁远城虽然防御妥当了,但宁远只是一座孤城,觉华却并没有宁远这般强大的火力。努尔哈赤见久攻宁远不下,便撤军去围攻觉华,结果一日便破了城,将城内军民杀戮殆尽,随后负伤而去。
虽然并不完满,但此战是明军对当时的后金军的第一次大胜,这一战也被称作“宁远大捷”。袁崇焕的底子,也是在这一战中打下来的。
一年后,还是在宁远城,袁崇焕又打出了宁锦大捷。又过了几十年,依然在宁远城,依然是靠着城墙和那十一门红夷大炮,吴三桂又在这里挡住了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的六万大军。
“然而坚固的只是宁远城一个而已"——多尔衮悟出了这一个道理。松锦之战后,明军的辽东防线全线溃败,只剩宁远这一座孤城了。多尔衮干脆取了宁远周边的几座支城,然后按兵不动,就这么看着吴三桂。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