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构想   英伦文豪[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 构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陆时指指自己,



“要么有人气很旺的作家推荐。”



夏目漱石沉默片刻,露出感激的表情,说:“陆,你真是一个好人。”



吾辈:“喵~”



好像也在说陆时是好人。



莫名其妙被发好人卡,陆时很无语。



他将吾辈放到桌上,



吾辈探头探脑地观察着《魔戒》原稿,伸出前爪在上面踩了一脚,留下凹痕。



猫的好奇心就是这么旺盛。



陆时看着它,忽然说:“夏目,你在伦敦大学学院读书,可曾听说过学校有专属的出版社?就像牛津、剑桥那样的?”



夏目漱石回答:“有的。不过跟牛剑没法比。”



说完,他愣了愣,



“莫非你想……”



陆时浅浅“嗯”了一声,算作回答。



夏目漱石嘴巴张了张,又闭上,但最终还是没忍住,说道:“很难。相当难。非常难。”



三个“难”,层层递进。



陆时当然知道,



大学之所以能办起出版社,依托的是学校的优致资源。



例如牛津,因为语言学牛X,于是就有了牛津词典,



这部词典是英国语言词典的代表,共有20卷,其存在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人类对知识无限的追求。



有这本词典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必然屹立不倒。



剑桥就更不必说了,那些全球知名的期刊杂志可不是摆设。



而伦敦大学联盟的问题就在于,出版物的权威性弱一些,影响力一般只辐射伦敦的几所高校,到了其它区域,认可度会有明显下降,



这也是伦敦高校要搞联盟的原因之一,



干不过牛剑,那就抱团,



群殴总好过单挑。



陆时嘀咕:“所以说,还是得剑走偏锋啊……”



反正伦敦的高校都已经不要脸走群殴的路数了,那就再不要脸一点,也无所谓。



夏目漱石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陆时说:“你可知broadsheet和tabloid的区别?”



Broadsheet,大报;



Tabloid,小报。



按照时间线发展,世界上第一份小报——《每日镜报》创刊于1903年,



夏目漱石又不是先知,当然不知道。



他回答:“Broadsheet是对开的印刷品;Tabloid是简明、扼要。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比较总感觉有点儿奇怪,又感觉没那么违和……唔……你怎么忽然想到问这个?”



陆时说道:“我只是感觉现在的报纸版面太大、太严肃。”



这么一解释,夏目漱石就明白了。



他疑惑地挠挠头,



“报纸不就该严肃吗?”



这个想法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正统认知,



理论上,新闻要具有三要素:



及时、



准确、



真实。



按照这个标准,媒体必须是严谨、可靠的,可靠性较低的报纸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事实却并非如此。



陆时说道:“有些时候,捕风捉影反倒能抓住人心。”



夏目漱石还是不理解,



“你的意思是,不保证信息真实性,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就见报?这……这能行吗?我怎么感觉这样的报纸很快就会被淘汰啊。”



陆时摆手,



“你忽略了人们对消息的速度和八卦也是有需求的。当一家报社还在核实消息真假、研究怎么深入评论的时候,另一家报社已经把新闻给捅出来了,这种情况该怎么评判孰优孰劣?”



夏目漱石一脑袋的问号,说:“啥?八卦?”



陆时解释:“八卦就是gossip,说长道短。人们也是需要谣言的,不然由谁来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呢?”



这句话说完,



吾辈:“喵~”



用大脑袋拱拱陆时的胳膊。



陆时便抬起手,让吾辈钻进怀里,



随后,他对夏目漱石说:“你看吧,连吾辈都认同我的观点。没办法,人类就是这么无聊的生物,要不然最近的《曼彻斯特卫报》也不可能卖得那么好了。”



夏目漱石无言以对,



这几天,《曼彻斯特卫报》卖得非常好,就是因为陆时和道尔的“八卦”。



陆时继续道:“当然,大学办报,不得不考虑媒体声誉,报错了被人大骂fake news,也蛮丢脸的。”



夏目漱石点头,



“也是,如果发行量大了,还是要注意真实性。”



陆时叹气,



夏目漱石还在把发行量和真实性挂钩,就说明依然没能理解大报和小报到底是什么。



大报并不一定是发行量多、规模大、影响力大的报纸;



小报也不一定是发行量少、规模小、影响力小的报纸。



在现代,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太阳报》,第二的报纸是《每日邮报》,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德国的《图片报》,



这三家统统都是小报。



小报和大报的区别,就体现在新闻价值和信息可靠性上,



《太阳报》发行量再大也是小报,《金融时报》发行量再小也是大报。



陆时也不准备纠正夏目漱石了,



毕竟没有实物,一般人恐怕很难理解。



他说:“总而言之,如果能和沃德豪斯爵士聊一聊,用伦敦大学联盟的出版社成立一家下属的报社,说不定会大有搞头。你的《我是猫》便也有了发行的地方。”



夏目漱石问:“连载吗?”



陆时游移不定,



“这个还得看后续的发展,不好说。”



听到这话,夏目漱石的目光中闪过一丝丝的遗憾。



陆时说:“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写作就像十月怀胎,从构思到出版,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有耐心。”



这话任何人说都合理,



唯独陆时说,显得非常凡尔赛。



夏目漱石白他一眼,



“你十月怀胎了?我看你写作,简直就像是‘噼里啪啦’地下蛋,那些作品,有哪个超过了两个月?”



陆时尴尬,偏偏没法反驳。



幸好,这时有人敲响了大门,缓解了屋内的氛围。



陆时走过去开门。



门口站着两个中国人,其中一位,正是许久不见的辜鸿铭。



陆时诧异,



“辜先生,你从爱丁堡回来了?”



他的视线挪到另一人身上,



“这位是?”



辜鸿铭为陆时引荐道:“陆时,这位是郑观应郑先生,现在是轮船招商局的办理。”



郑观应上前一步,与陆时握了握手,



“陆先生。”



随后,他拿出一份《泰晤士报》,说道:“陆先生可曾看了今天的报纸?剑桥大学似乎对你发出了邀请。啊,对了,还有牛津大学……”



(本章完)



第104章 构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