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我们通常称之为“不要脸”   英伦文豪[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我们通常称之为“不要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辜鸿铭说道:“我刚才说过的,《永乐大典》上万册,从永乐元年开始编纂,于永乐五年才最终定稿,之后又花了一整年才抄写完成。全书除了经、史、子、集,还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这么重要的书,怎么可能只有正本,没有副本?”



夏目漱石明白了,



《永乐大典》确实有正本、副本的区别,



但从文物的角度想,两者都是真的、都是原件。



他问:“那正本在何处?”



辜鸿铭嘀咕:“据推测是在永陵。”



夏目漱石点点头,



“永乐陵啊……永乐皇帝用《永乐大典》陪葬,哪怕有私心,也不是不能理解。”



辜鸿铭微微有些尴尬,低头咳嗽几声,



“咳咳咳……”



事实上,明永陵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规模宏大,因可能有《永乐大典》陪葬而闻名于世,



所谓“副本”,也是嘉靖年间抄录的,为的就是用正本陪葬,并非在成书的时候就有正、副之分。



这种事也不好和夏目漱石一个日本人明说。



辜鸿铭走到陆时身边,窃窃私语。



陆时记录的手微微停顿,



“真的?”



辜鸿铭毕竟不是做考古的,也不敢确定,只能说:“看着像。”



陆时低头沉思。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考文的声音:“陆教授,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他一直没有离开,始终关注着三人。



陆时对辜鸿铭点点头。



辜鸿铭便把自己的观点说给了考文听,然后有些担忧地问:“考文先生,你应该能明白正本和副本都是珍品吧?”



考文轻笑,



“当然,我怎么会不知道?这种事,我比你们都懂。”



辜鸿铭皱眉,



显然是觉得过于对方过于狂妄。



考文也觉得自己的话说得托大了,赶紧补救解释:“这位老先生,我没有嘲讽的意思。你知道的,我是版画与绘画部的管理人,对这种事还是有概念的。”



他想了想,举个例子:



“就比如唐代李思训的画作,你们国家称为《青绿山水图》,在北宋和南宋都有摹本。可即使是摹本,也算文物。据我所知,北宋的摹本上便有元朝倪瓒、明朝张天骏的跋。”



没想到外来的和尚还真会念经,



既然懂得如何辨别珍品,那就好说。



辜鸿铭说道:“那你快点儿让你们的工作人员将这两册《永乐大典》好好地保存,莫要损毁了。”



考文点头,快步离开。



目送他的背影消失,陆时不由叹了一口气,



来大英博物馆翻阅史料,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可真遇上了,还是会郁闷。



唉……



晚晴……



过不多时,考文就回来了,



他对陆时行礼,



“陆教授,感谢你们的帮助。刚才我已经问过图书馆的同事,他们其实知道那两册《永乐大典》是真品,但实在太忙了,暂时有些腾不出手来处理。”



陆时:???



辜鸿铭:???



夏目漱石:???



三人都有点儿懵。



本以为英国人是不识货,



没想到,人家识货,却是“时间不够”。



辜鸿铭脸一黑,



“时间不够?”



这怎么听都像是借口。



结果,考文说道:“确实如此,我的同事们正在为埃及的莎草纸犯愁呢。”



任谁都能听出他语言中透着得意。



辜鸿铭压低声音问:“陆时,这莎草纸是……”



用的是汉语,考文听不懂。



陆时便也用汉语回答:“想来是古埃及的文献或者作画。从历史的角度讲,那些莎草纸存世的时间远远长于《永乐大典》。他这是在堵我们的嘴呢。”



“混账!”



辜鸿铭气得骂人了。



考文看两人叽叽咕咕,却听不懂,便插话道:“两位放心,贵国没有保护文物的能力,我们大英博物馆会竭尽所能。”



陆时冷哼,



“收藏掠夺自不同国家的文物,并称其是对文物的保护……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不要脸’。”



这话毫不留情。



考文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他说:“陆教授的言语有些偏执过激了。你可曾听过帕特农神庙?”



陆时已经猜到对方想说什么了,却没有阻拦,



他回答:“知道,在希腊。”



考文点头,



“既然陆教授听说过,那么也应该知道,那些著名的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是埃尔金伯爵以36500英镑从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那里买来的,要不然,早就被磨碎做砖了。”



陆时静静地看着对方装X。



考文被盯得难受,继续说道:“所以,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对于没有保护文物能力的国家,大英博物馆无疑是做了正确的事。”



陆时说:“那,将来某天,希腊有了保护文物的能力,大英博物馆会归还吗?”



一句话把考文给怼住了,



“这……”



在现代,希腊政府多次要求英国归还文物,



他们甚至还在帕特农神庙的遗址周边建了座博物馆,只是里面空无一物,以此来表达文物归还的诉求。



当然,结果肯定没戏。



陆时说道:“不可否认,大英博物馆对这些文物的做了整理、研究和修复的工作,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勉勉强强也可以算作一种‘保护’。”



听到这句话,考文的脸色好了些。



可陆时没说完,



他又道:“但是,这种‘保护’的初心是什么?”



考文没有给出答案,



并不是无法回答,而是答案不言自明。



这种“保护”,“保护”的是被掠夺的战利品,所以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世界殖民体系下的文化秩序。



更何况这种“保护”不见得有多么专业:



用日本绘画修复术修复中国绘画《女史箴图》,导致《女史箴图》被修坏,产生了掉渣等病害;



磨去埃尔金石雕发黄的外壳,以迎合一战前“以白为高贵”的社会观念;



莎草纸受潮、开裂、拦腰截断;



……



出了这么多乌龙之后,大英博物馆不得不请各地的文物、考古专家前往修复,



中国馆就有大量来自中国的人员。



陆时说:“大英博物馆抢劫、偷盗、强买强卖,就别装无辜了。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嘴脸有何不可?”



(本章完)



第111章 我们通常称之为“不要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