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0章 讣告   英伦文豪[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讣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1901年3月29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的奥斯本王宫中逝世,享年81岁。



1901年3月29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的奥斯本王宫中逝世,享年81岁。



维多利亚女王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性、一位伟大的君主,



她尊重议会,又有好几位能干的首相辅弻,所以在长达63年的执政期间,英国工业空前发展,扩大了海外影响力,取得了世界贸易和工业的垄断地位,给英国带来了繁荣,



她是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维多利亚时代”便是英国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代还将一直延续。



——



冰冷冷的文字,昭示着这一事实。



父女三人不由得沉默。



过了片刻,菲利斯拿起桌上的面包,叼在嘴里,含混地说:“父亲,我这就去一趟剧院。”



戴尔先生挥挥手,动作显得有些有气无力。



菲利斯朝泽娜眨眨眼,推门而出。



或许是宵禁的缘故,街道上几乎看不见人影,



偶有路人经过,也是一副心事重重、行色匆匆的模样,



气氛压抑得可怕。



菲利斯好不容易才搭上马车,



一路行来,还是甚少行人,直到靠近皇家歌剧院毗邻的科文特修道院和水果市场,人声才从车窗帘渐渐传入。



报童的叫卖声适时响起:



“《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曼彻斯特卫报》!《镜报》!想了解女王的生平,请购买《镜报》!《镜报》!《镜报》!”



菲利斯愕然,



《镜报》,



一个她从没听过的名字。



她拉开了车窗帘,对报童挥手,招呼道:“你好,能给我一份《镜报》吗?”



报童看到美丽的小姐,还对自己这么有礼貌,立即咧嘴笑了。



他快步上前,



“给你,三便士。”



这个价位在众多报纸中不算便宜、也不算贵。



菲利斯接过了报纸,随后便也看到了《镜报》的讣告,



只是,这一篇的篇幅远比《泰晤士报》的篇幅要长十数倍,简直就像是生平小传的长文。



怀着好奇心,菲利斯开始阅读,





‘1837年6月20日,英王加冕仪式在那一天举行。’



‘对英国数百万百姓来说,临近尾声的授权环节最动人:大主教将镶有2868颗钻石、重量超过1公斤的大英帝国王冠置于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那秀逸而纤弱的头颅上,在众人注视下宣布,她为维多利亚女王。’





一瞬间,菲利斯的心被攥住了。



2868颗钻石、重量超过1公斤的大英帝国王冠,



秀逸而纤弱的头颅,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菲利斯忍不住喃喃自语:“写得真是好啊……”



……



“写得真是好啊……”



“呼~”



丘吉尔长出了一口气,同时将左手边的《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扫到一旁。



纵使已经习惯分心三用地阅读,但是面对《镜报》的讣告,他觉得自己应该拿出诚意,带着某种意义上的虔诚阅读。



这篇文章的作者写作功底十分扎实,



单单这个开头,就甩出其它报纸的讣告十八条街。



丘吉尔问:“陆教授的手笔?”



在他对面的沃德豪斯摇头,



“不,我也不知道。”



他只是知道女王病重,《镜报》会以此为契机发行,



但具体内容,他并不知晓。



丘吉尔点点头,说:“毕竟是新闻业。‘新闻’一词要作何解释?得注重实效性啊……陆教授办报,不可能事事都提前说与你听,那也太不现实了。”



说完,他的注意力又回到了讣告上,





‘不过据知情人透露,女王在此前的受膏环节内心最为激荡。’



‘维多利亚褪去首饰衣衫,像中世纪的君主一样接受圣油涂抹:这表明,她之所以能成为女王,不仅因为拥有高贵的血统,更因为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仪式提醒受膏者:王位意味着神圣且永久的责任。这一点女王终生不忘。’





不用想这个“知情人士”是谁,



因为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一个确实存在的人。



丘吉尔说:“爵士,你知道我在读这篇讣告的时候,会忍不住做什么吗?”



沃德豪斯好奇,



“祈祷?”



丘吉尔摇了摇头,



“不,怎么会是祈祷呢?当政治家真需要祈祷的时候,那么他一定更需要一把自我了断的手枪。”



这是一个黑色幽默。



沃德豪斯叹气,



“但愿我永远不需要那把手枪。好了,你说吧,你会做什么?”



丘吉尔说:“我会想象,想象一个小女孩,在什么也不懂的年纪,就要受膏、戴上王冠、引领一个国家的人民。她的内心会不会慌张?会不会害怕?”



沃德豪斯陷入沉思。



办公室内静悄悄,



“……”



“……”



“……”



两人都没有说话的意思。



丘吉尔的视线一行行地扫过讣告,同时念道:





‘女王的身影孜孜不倦,走遍了英国内外。’



‘她接受花束、观看部落舞蹈、为各种建筑剪彩、参加船舰下水仪式、向群众挥手致意——小小的社交活动累计了成千上万次,君主制也因此深植于人民心中。’



‘这在19世纪已经少有,20世纪则更为罕见。’





沃德豪斯说:“别的文章,都冷冰冰的,就好像女王是某位神祇。只有这篇文章,在塑造一个不断成长的女子。”



丘吉尔缓缓点头,



“所以我才说,这篇文章会让我想象。”



他终于读到了最后,将《镜报》放到了一边,随后闭上眼。



良久,他说:“这是陆教授写的。”



沃德豪斯不解,



“你怎么知道的?”



说着,伸手将报纸抽过来,仔细寻找。



和其他报纸一样,《镜报》的每篇文章后面都会跟上作者名,例如“本报记者 XXX”,或者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笔名,



唯独头版头条,



讣告就像一篇凭空蹦出来的文章,没有归属,只是刊印在那儿。



丘吉尔轻笑,



“你觉得,还能是谁呢?”



沃德豪斯语塞,



说实话,他也想不到别人了。



这个世界上,似乎只有陆时有这种感性,连讣告都能写出一朵花来,直击人们的灵魂,



看了这篇讣告的英国人,不会不怀念维多利亚女王。



丘吉尔说:“陆教授总是能做常人所不能做、想常人所不能想。若让我来写讣告,我一定也会像《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那样,写得干巴巴的吧?”



他的视线扫过文章最后:



1837年那一天,年轻的维多利亚被赋予一项神圣的职责:



维系英国。



此后数十年,这个国家多元、开放、地位上升、如日中天达到历史顶点,



而将这一切实现的,正是维多利亚女王。



——



丘吉尔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看完了这篇文章,就连我这种铁石心肠都不由得怀念起女王了。”



(本章完)



第140章 讣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