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事,何止百万兵?   辽东百户,只手遮明[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事,何止百万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人,”王守信带着一个身量极长的男子进了王琦的书房:“人带来了。”



“秦二宝求到你那里了?怎么,他是有什么事?”王琦没有抬头,而是在翻一本厚厚的《尚书》。



海兰珠快要到了,算起日期,再过半个多余便是临盆的时间,王琦最近翻遍了《说文解字》、《韵书》、《诗经》等古册,想要为自家孩子起一个富有上佳寓意的名字。



“大人,秦二宝想来诸城拜见,找我来询,是否可以?”褐色棉袄的男子站在那里,如同青松一般。



“青松,你觉得,伱们辽东事办得一塌糊涂,他秦二宝还有脸来见我?”王琦抬眼瞧了瞧男子,紧接着就骂道:“擅作主张,养寇自重,这点小聪明用在练兵和巩固势力上,就是为我分忧解难了,现在来见我?想找补什么?你一个暗卫统领,干什么吃的?不知道朝廷在辽东布置了多少探子?这等小把戏,还想敲山震虎?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李青松,负责统领王琦在辽东发展的暗卫,脱胎于辽东的锦衣卫,一年时间,已经将卢恩光完全架空。



“大人教训的是,”被王琦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李青松也不恼,低着头,静静受着。



辽东事,现在看来,是做的太低级了。



没有起到震慑宵小的作用,反而让王琦受到了波及和弹劾。



“说吧,秦二宝怎么给你说的?”王琦轻轻扣上书册,抬眼看向李青松。



“秦二宝言,大人如今威势已成,何必在乎朝廷脸色?不如据辽东而摄天下,徐徐图之,往后数十年,取朱明而代之,岂非大丈夫所为?何必在此嗟叹岁月,踌躇不前?”



李青松几乎是将秦二宝的话一字不差的转述过来。



这话,也是王琦在辽东诸门徒的心里话,李青松也不例外。



如今王琦威加天下,震慑四海,何不学做李唐家?



“天下?”王琦皱着眉头,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字,半晌道:“这天下,可不仅仅是兵强马壮者为之.”



还差得远呢。



“我能有如今之威势,并非因我独占天下半数兵马,而是因为我能平复辽东,旋灭建奴,联蒙古,摄朝鲜,百姓感念此功,朝中故友还在.”王琦耐心解释道:“所以我杀一两个人,天下无人能耐我何,但是我一旦宣称自立,则自动站在了天下的对立面,无可避免的自受其咎。”



“你观如今之境况,我又何必如此?”王琦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将一杯茶递给李青松:“天下,不是完全靠着兵马而起,人心更是难得。”



“多谢大人,”李青松接过茶杯,点了点头。



“不过有些事情,也可以提前准备了,”王琦拍了拍李青松的肩膀:“辽东暗卫已经自成体系,不必你事必躬亲,一个月后,你可赴京畿一趟,准备筹措京城暗卫事宜。”



“青松明白。”



“至于辽东诸将的心思,”王琦站在门边,望着院中的梨花树,半晌才开口道:“秦二宝想来诸城一趟,那就回来看看吧。”



“不过,”没有等李青松回话,王琦便补充道:“此番回来,只能锦衣夜行,可不是荣归乡里。”



毕竟,辽东总兵擅离职守,回诸城拜见自家家主。



传出去,某些人总归要睡不好觉的。



“小的会给秦二宝带到。”



不多时,李青松离去,书房中又重回安静。



随手将书册放回书架,方才李青松的话,让王琦想起了一位故人:李羊山。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事,何止百万兵?[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