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17.儒林大千之世(二合一章节)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17.儒林大千之世(二合一章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那方大千世界,儒家修行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虽然也有佛、道、巫、武传承存在,但都只能依附于儒学经典传家的各大家族。



在那里,倒不似理学宗法礼制不断积累,笼罩天穹又深入民间。



但在那里的儒林世家,有另外一个引人在意的特点……



“龙真的能生龙,凤真的能生凤,天才真的能生天才。”雷俊静静望着时之渊:“老鼠的儿子只能去打洞。”



王归元:“按照唐皇陛下传回的讯息,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相较于咱们这边,机会大许多。”



雷俊轻声道:“虽说不是绝对,其实也差别不大了。”



王归元轻叹一声。



诚如雷俊所言,重点其实在于最后一句,老鼠的儿子只能去打洞。



在那方儒林大千世界,顶尖天才之间的结合,后嗣子孙出现同样顶尖天才的可能性远大于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并且是相同的根骨传承。



一种优秀的根骨资质,局限于一家一姓之中。



天才父母也可能生出相对不成才的子女。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平凡的父母,一定生不出天才的子嗣。



在那方儒林大千世界历史上,类似情况持续了数千近万年。



故而方有世家公卿林立,越是后来者越难以撼动的格局。



“小师姐这趟遇见了袁州霍家和醴陵岳家的族老。”



雷俊言道:“前者是神来之笔的根骨感天怀地,后者是点睛之笔的根骨感同身受。”



儒家称上上之上的根骨资质为生花妙笔,约等同于道家灵体。



生花妙笔之上有点睛之笔,约等同于道家圣体根骨。



再向上称神来之笔,约等同于道家仙体根骨。



感天怀地便是神来之笔当中一种。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后汉王周朴便是如此根骨,只是因为当初五代十国人间的环境与历史,令周朴走上学武的道路。



在他本人努力和一番际遇造就下,倒也不算明珠暗投,世人如今提起,反成就一段佳话。



问题在于,周朴祖上,并没有出过如此根骨的先人。



准确说,连生花妙笔和点睛之笔这样的儒家上乘根骨天资,也不曾出过。



周朴如果有后人,绝大概率也难有人继承他的感天怀地。



可儒林大千世界那边,袁州霍氏一族并非如此。



虽然张晚彤提到的例子不是霍氏一族而是另外一家,但二者情况类似。



在数千上万年历史上,他们这一族出过的神来之笔根骨,岂止两只手的手指都数不过来?



“和他霍家在袁州的文脉息息相关。”雷俊言道:“也跟现存的感天怀地之人数目有关。”



那边很多情形尚不明朗,雷俊等人当前只能靠猜测。



但目前看来,霍家血脉、霍家文脉以及霍家宗谱,都是必要条件。



宗谱同法仪祭礼息息相关,祭告列祖列宗,非只写个名字那般简单。



醴陵岳家情况也一样,某种角度来说,稳定出产点睛之笔层次的感同身受根骨。



类似他们这样的家族数量,比袁州霍家更多,可以算是儒林大千世界的次一等名门。



再向下,则是稳定出品生花妙笔层次根骨的地方豪族。



不过,总体上来说,同一时代相同体质虽然近乎量产,但总数有限。



“应该和文脉沟通天地灵气有关。”雷俊摇头:“若非如此,即便生育可能有损修士根基,怕是也会有生育狂潮。”



王归元:“看来其文脉崇尚精纯尤胜血脉,若非如此,它们彼此间想来也会大肆吞并。”



雷俊:“不强行吞并也差不多了,地域相近的各大世家,彼此关系照样盘根错节,而在历史上曾经惊鸿一现其后又完全断绝消失的根骨资质也有不少。”



闻讯来到无间的楚昆默默听着,这时禁不住开口问道:“师兄,那方大千世界,为何会变作这般模样?”



“上古之后,那方儒林大千世界,应该新出过一位圣师。”雷俊若有所思。



王归元轻轻点头。



儒家九重天之上推开仙门者,称为立地成圣,故而称文圣或者儒圣。



而在儒圣之上者,则被称为圣师,与道家洞真、合道并称。



儒家咏诵一脉,是和道家符箓、巫门神舞、巫门咒祝、武道炼体、武道兵击并称,人间最早诞生的几脉传承之一。



儒家经学的出现,反而没那么早。



连带儒家神射其实也是在稍晚时候,融汇改良部分武道兵击传承方才最终定型。



在此之前,儒家咏诵一脉始终不曾出过圣师。



圣师之名,本就源于儒家史上第一人,被誉为至圣先师者本人。



故而后世专以至圣先师名之,而“圣师”则成为儒圣三不朽之上的境界尊称。



因为历史和时间原因,上古大劫之前,儒家一共只出过两位圣师,便是至圣和亚圣,这也基本成为他们的专有称谓。



可惜上古之后,皆不复见。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自上古大劫后,再没出过新的儒家圣师。



而儒林大千世界那边如此情况,则不由得令雷俊等人心生猜想。



“那边天界不存,只剩人界和地界,前者为人间,后者为幽冥混乱妖魔丛生之所,但整体被人间儒林压制。”



雷俊望着时之渊开口:“或许,那边的天界并非全然不存,而是生出旁的变化,甚或者,换了一种模样存在。”



楚昆:“师兄是猜测,当前儒林存在并非单纯只是依托人间天地灵气,而是同那边的天界也有关联?”



雷俊:“那边的周天子,和原先大同五望十六国的周天子情形类似,但仍有天子、青天、天老爷之类的说法,并且深入人心。”



换个环境,类似说法无足轻重。



但在那样一个世界,一个概念深入人心,往往便不可忽视。



“这样的世界,想要撕开裂痕,自外向内远比自内而发要容易啊。”楚昆感慨。



儒家神来之笔,相当于道家仙体根骨资质。



之所以有“仙体”之称,在汉末人间天地灵气低落以前的时代,往往便意味着有登仙的机会。



根骨仙体,悟性清静,得一有望成仙。



故而有仙体之名。



只是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在汉末大劫后灵气低落严重对修士太不友好,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再无登仙者,故而类似传说才渐渐少了。



而到如今,环境改变,人间修道界重新随之水涨船高,迎来盛世。



而放在儒林大千世界那边,把持一脉神来之笔根骨的一等世家望族,则意味着,其他条件相仿的情况下,他们将不断有儒圣涌现。



而相较于寿享八百的平天下大儒来说,儒圣寿命长得多。



故而如无大意外,这样的家族有机会拥有不止一位儒圣。



甚至是,多位儒圣。



袁州霍家,便是如此。



于是到他们这般地步,民间便基本难以撼动。



他们的对手,只剩下彼此。



若非大的惊变,甚至可能次一等、次两等名门世家也会陆续消亡在时间长河中。



但不巧,偏偏就有了大的意外。



除了各大名门世家联手压制的地界群妖外,近千百年内,频繁有域外天魔降临儒林大千世界。



其中来历,众说纷纭。



但降临的天魔极为强横,造成儒林大千世界损失严重。



各大世界根基,文脉依地脉而起,与地脉相合,故而守土有责。



而一旦败落,结果则可能是被连根拔起。



因为这个原因,不少家族衰亡,同时也有不少文脉枯竭。



一地文脉枯竭,才思散归天地自然众生。



附近民间,终于开始有天才俊杰人物涌现。



“天才生天才,先发优势固然可能令差距越来越大,但还不至于叫人绝望,何况虽然机会远比咱们这边大,但儒林大千世界那边依旧仍有天才生凡人的情况发生,事情终究不是绝对。”



雷俊悠然道:“那边此前最大的问题是……凡人只能生凡人,世俗百姓里诞生不了修道天才,佛、道、巫、武或多或少还有少许,儒家是完全没有,而随着文脉凝聚,儒家越来越盛,结果全部掐尖不说,挤得其他宗承也渐渐难以在民间发掘人才了。”



各大世家,也开办书院讲学,甚至免费为民间子弟授课,扩大儒学影响,挤压其他宗承空间。



而这些学生在儒学修行上难有大作为的同时,则因为文章经典反馈,不断帮助各大家族进一步凝聚文脉。



文脉、自然、天地所限,同一时代顶尖人才终究有数量极限。



各大世家,同样在不断精研改良,希望能有快人一步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只是外来之乱,改变了儒林大千世界部分地方自古以来的环境。



其后随着时间推移,民间渐渐开始有更多杰出之人涌现。



初期,幼苗自是生长不易。



难得,有惊世之才横空出世,成就腹有乾坤层次悟性的同时,还兼具相当于道门道体层次的文曲星照根骨。



独一无二的观照天地。



自此,不局限于门楣的儒家书院越来越多。



共同迎击域外天魔的同时,儒林大千世界内部也有大量儒家修行者对立,后来者自称新学,称各大世家为旧学。



后者则以狂悖无伦、辱没斯文斥之。



“或许,人性如此。”雷俊叹息:“到了近年,儒家新学内部,也有不同分流了。”



(本章完)



517.儒林大千之世(二合一章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