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2章 动起来的大明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2章 动起来的大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过完年陈景恪就发现,福清有点不对劲儿,神神秘秘的,几次回来都不在家。



问仆人,都说去上香了。



他很是好奇,这姑娘以前没烧香拜佛的爱好啊?



不过贵族女子多喜欢烧香,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至于为啥,自然是闲的呗。



女性地位低下,不能出去做事。



家里有钱不愁吃喝,天天闲着无所事事,也就只能发展一下业余爱好了。



这个年代,除了烧香拜佛还能干啥。



但很快他就发现情况不对,这姑娘咋越来越忧郁了呢。



莫非是看佛经看出心理疾病来了?



这下陈景恪坐不住了,连忙拉住媳妇一番交谈,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她确实去拜佛了,也确实有了心病。



但不是读佛经读傻了,而是一直没怀上孩子。



陈景恪很是无语,连忙开解道:“以前没怀是咱们不要,最近才开始努力,哪有那么快啊。”



福清摇摇头,说道:“徐允恭上次回京只待了半个月就走了,嫂子上个月就怀上了。”



“咱们已经努力几个月了还不见动静……”



陈景恪恍然大悟,这才知道症结在哪。



去年末徐允恭随凯旋大军回京,只待了半個月就又跟随蓝玉匆匆前往辽东。



结果过年时候他媳妇就被查出怀上了。



当时徐达高兴的摆了好几桌邀请好友庆祝。



没想到这事儿竟然刺激到了福清。



她和徐允恭的妻子年龄相仿,人家半个月就怀上,她努力三四个月还没动静,也难怪会有压力。



还有一部分压力来自于其他人。



到了结婚年龄不结婚,就会有人传谣言,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结婚半年不要孩子,也同样会有人传谣,是不是身体有问题?



一年不要孩子,那就等着吧。



直接就是不会生,偷偷的吃药治疗云云,谣言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即便福清贵为公主,也难以避免此类事情。



当然,别人倒不是传她不会生什么的,而是传的另外一件事情。



天谴。



福清小心翼翼的道:“您说,会不会真的是永昌侯的事情,让老天不高兴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苦笑道:“我都和你说过了,那是骗永昌侯的,天下怎么可能有那样的药。”



福清点点头,但很明显心中依然存着疑虑。



以前她也对此言深信不疑,可现在由不得她不疑神疑鬼了。



陈景恪知道,这种神神鬼鬼的事情,一旦她产生怀疑就很难打消,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比如减轻家庭带给她的压力。



于是他就将此事告知了父母,让他们不要催促孩子的事情。



谁知道陈远和冯氏也很冤:“我们从来都没提过孩子的事情啊。”



冯氏说道:“虽然我很想抱孙子,可咱们家的情况我很清楚,怨不得人家公主,我怎么会催她。”



陈景恪还以为她说的‘天谴’的事情,连忙又解释了一遍。



陈远却摇头道:“你娘说的不是天谴的事情,是咱家……”



“就这么和你说吧,你曾祖父妻妾四人,三十八才有了你祖父。”



“你祖父妻妾两人,四十二才有了我。”



“你娘就是当时家中无后才收养的孤女。”



“她刚来家中,就有了我。”



“我二十九才有了你。”



“咱家就这种命,赖不了人家公主。”



“伱要是能在三十岁给陈家生出孩子,我和你娘就烧高香了。”



冯氏也很无奈的道:“是啊,咱们家就这种命,子嗣困难。”



陈景恪别提多惊讶了,还有这种事儿?



用科学怎么解释?



只能说,基因这种东西实在太神秘了。



他将此事告知福清,总算是缓解了她的心理压力,不再每天疑神疑鬼。



陈景恪怕她太闲了胡思乱想,就催促她继续写驸马传,还把《海盗》第二部的构思讲了一遍。



让她没事儿多琢磨琢磨写作。



总算是暂时将此事给解决了,陈景恪也松了口气。



很快他就发现,为啥福清会面临那么大压力了。



因为没多久,朱元璋、马皇后、朱标、徐达等人,都相继问了他类似的问题。



你不是说等公主十八岁要孩子吗,为啥这么久了还没动静?



连他们这些日理万机的大人物,都会操心这件事,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估计平日里福清没少被人问这个问题。



对此陈景恪只能不厌其烦的,将家族情况说了一遍又一遍。



之后果然没有人再问,但他们是不是真信了,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总之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陈景恪终于可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首先是楚国那边的详细情报传回,包括土地情况、土著情况、气候条件等等。



同时还带回了另一个消息,第一个落脚点已经建好,可以开启后续移民了。



于是,早就准备好楚王朱桢,带着两千户百姓,和大量的粮食农具、耕牛、铁器等物资乘船出发。



出发那天,朱标带领满朝文武前来送行。



临上船前,朱标担心的道:“六弟,保重身体,大哥等你年底回来团聚。”



朱桢心中非常的舒服。



不论这话是真情实意还是场面话,都比什么一定要管好楚国,不要忘记朝廷什么的要中听的多。



这种场合本来是轮不到陈景恪露脸的,但朱桢却主动找到他,说道:



“陈伴读可还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在众人的注视下,陈景恪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



“楚王一路顺风。”



之后朱桢就登船出发,船队会从长江入海,然后一路向南到达泉州。



经过修整补给之后,直达楚国。



送走朱桢,朝堂却并未恢复平静,反而变得更加繁忙。



没别的。



迁都。



耗时两年多,洛阳城终于修建完成。



迁都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多东西都要事先做准备。



太子朱标再次启程,前往洛阳坐镇。



这次他可是带着整个东宫一起去的,顺便还带走了半个朝堂的官吏。



这些官吏包括六部等各个衙门的人员,他们的目的就是在洛阳将架子搭起来。



为后续整体迁徙做准备。



接着,朱元璋任命了洛阳城的大小官吏。



然后从应天迁徙了一部分百姓过去。



同时还从江浙、两湖、川蜀、云贵等地,各迁徙部分百姓前往洛阳定居。



第262章 动起来的大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