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章 站在老师的肩膀上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站在老师的肩膀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能量,这个词好!”



“正适合现在全国推行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章光年听完方言的解释,赞不绝口。



刘剑青默默地全部记在本子上,等到文学评论的时候,“正能量”这个词准用得上。



或许,马上就能用的上。



《热爱生命》和“口语化”,这个诗歌界现在最热的话题,《人民文学》岂能置之不理。



毕竟,相比于晦涩难懂的朦胧诗,打着“正能量”旗号的口语化诗,更得主流的支持。



“他啊,总是能创造一些意想不到的新词汇。”沈雁氷露出满意的笑容。



“意想不到的不只是这词、这诗,还有《大秦之裂变》这本书,实在是大大出乎我们整个编辑部的意料。”



章光年从公文包里拿出厚厚的稿纸。



方言在沈雁氷的示意下,拿到手里,就见上面改动的地方微乎其微,这也很正常。



老师已经把编辑的活给干完了!



“真的是大开眼界。”



章光年由衷道:“居然能想到用借古喻今的法子,跳出传统改革文学固有框架,别出心裁,真的是别出心裁。”



“这都多亏了蒋紫龙。”



方言也不贪功,如实地说论改革精神的思路是他提供的,自己只是踩在他的肩膀上。



沈雁氷夸奖道:“话虽然是这样,但能想到商鞅变法,想到把秦孝公和商鞅写成一个改革的符号,这也是很难能可贵!”



“是啊,难能可贵。”



章光年感慨道:“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多关于改革方面的作品,但很遗憾的是,整个领域一片空白,暂时找不到和蒋紫龙一样的第二个、第三个作家,但现在,你出现了!”



“您太过奖了。”



方言一问才知,《人民文学》一直在找一部能作为改革文学标杆的长篇,从而把这个文学领域推上高潮,但改革文学实在太难。



写改革本来就难,更何况是写长篇。



蒋紫龙虽然是“第一人”,但写的也基本是中篇和短篇,哪怕是在讲习所期间,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也只是一部中篇。



如果《大秦之裂变》发表以后,能像《牧马人》、《暗战》那样,轰动全国,可以说——



《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发轫之作!



《大秦之裂变》,就是改革文学扛鼎之作!



人文社不仅是冲着沈雁氷的面子,也是出于这份重视,才最终决定,把《大秦之裂变》的上下两部,放在1981年第一期、第二期的《人民文学》,而且是头版的位置。



完全相当于央妈开年黄金档大戏的档次。



“茅公,您觉得这样安排怎么样?”



章光年看向沈雁氷。



方言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老师。



就见沈雁氷早有准备,拿出两份稿子,“这份是我写好的评论,等《大秦之裂变》发表的时候,一并刊登,另一份是我提前给这部备好的序言,单行本发行的时候加进去。”



“老师!”



方言为之动容,眼眶微红。



真的是前前后后替自己能想到的都想了。



这篇评论和序言,相当于给自己撑了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再加上章光年、王朦等人的保驾护航,简直是给自己叠了一层又一层的甲。



“茅公,您的意思,我明白。”



章光年郑重其事地接过稿子。



沈雁氷笑着点头,吃力地站起来:“你们在这里坐会儿,我跟光年到书房里说些事情。”



第69章 站在老师的肩膀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