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2章 建议申遗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建议申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有个建议,不知道当不当说?”



方言思索了会儿,才说出口。



“但说无妨。”



章光年他们投来鼓励的目光。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方言说《舌尖上的中国》尽管对美食的描写很到位,但终究是文字,写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及一张照片、一部电影来得直观真切。



“你的意思,是想把《舌尖上的中国》拍成电影?”周巍志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您说得没错,就是拍成纪录片。”



方言点头道:“不过不一定要拍《舌尖上的中国》,也可以以全国各地的传统美食为题材,选出一些能代表华夏饮食文化的来拍。”



“你这个点子听上去不错,继续说。”



章光年和周巍志等人互看一眼。



“我想能不能由部里牵头组织,到时候拍成的美食纪录片,不仅面向各国的文化交流团,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可能,可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放映,甚至在东南亚播出?”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各位大佬的兴致。



“你啊你,总是能给我出点新花样。”



“小方他啊,总有一些创造性思维,什么时候都能想出让人惊喜的点子!”



“………”



众人议论纷纷,胡木桥饶有兴趣,“你为什么会想到要把这部纪录片在海外播出?”



方言回答说,自从《舌尖上的中国》发表以来,收到了很多身处异乡的知青们的来信。



在这些信里,能感觉到不管漂泊何方,故乡的味道却是永恒的,是藏在味蕾里的乡愁。



打开了味蕾,就好像打开了对故乡记忆的那一扇门。



全国的知青们如此,香江、宝岛、濠江的同胞,世界各地的华人侨胞,不也一样吗?



“你是想把以美食纪录片为契机!”



胡木桥等人意识到不仅仅是向世界宣传华夏美食的机会,而且似乎很有统战的价值。



“小方,还想到了什么。”



“都说出来,大胆地说出来!”



周巍志眼里炯炯有神。



方言如数家珍,一一举例。



比如举办个全国烹饪大赛、美食节。



(PS:83年,羊城举办了“名菜美点评比展览”,就是羊城国际美食节的前身)



再比如,可以给我们的华夏美食,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和节日申遗,像粽子和端午节。



“申遗?”



周巍志和胡木桥等人互看一眼。



“申遗!”



方言说得斩钉截铁。



然而可惜的是,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说,目前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70年代,联合guo教科文组织推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78年建立的《世界遗产名录》里,基本上是物质文化遗产。



但这些年,法国、日本等国家都在想方设法地把本国的饮食纳入文化遗产名录里。



“如果我们能顺利地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今后也可以像法国一样。”



工作人员说,“申请把华夏的饮食文化和民俗节日列为文化遗产。”



“不只是美食。”



周巍志一脸严肃,“建筑、文学、戏曲、中医,华夏有很多文化遗产都值得保护。”



胡木桥不无感慨道:“我们华夏地大物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积累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



“也正因此,我们就更要珍惜,要守住我们文化的根,也就是守住了文学的根。”



方言一本正经道。



“文化的根,文学的根。”



章光年笑道:“你的这个提法,倒是跟之前的‘文化自信’,一脉相承啊。”



“哈哈哈!”



顷刻间,众位大佬望着这个“小团宠”,目光中充满赞赏,放声大笑起来。



方言也跟着笑了笑。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办。



显然,胡木桥、周巍志等人对《舌尖上的中国》拍成纪录片这件事,很是上心。



第152章 建议申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