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章 以梦为马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以梦为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桂西电影厂相当克制,甚至一个要求也没有提过,只是好吃好喝地供着这两尊大佛。



龚樰自然也不好打扰,大部分时间都跟夏立颜等人结伴,在南宁以及周边旅游散心。



尽兴归尽兴,但总觉得没有完全尽兴。



“如果方老师和李老师能来就好了。”



夏立颜等人不无感慨道。



龚樰点了下头,脸上写着遗憾。



“特别是方老师。”



夏立颜说一定要带方言逛一逛,写一写关于桂西美食的散文,最好让全国都知道南宁。



龚樰说:“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



“没错!”



夏立颜道:“我们桂西菜虽然不是八大菜系之一,但也独具地方特色,可惜李老师一直‘霸占’着方老师,找不到任何机会。”



龚樰语气幽幽道:“会有机会的,等他们忙完了就好。”



“那什么时候忙完呢?”



夏立颜转头说:“小樰,你在图书室经常碰到他们,你知不知道?”



“应该快了吧。”



龚樰望向不远处的图书室,眼神复杂。



只有在图书室的时候,才是两人难得见面的固定时间。



走进室内,静静坐下,和李村葆一样,盯着正在审稿的方言,一直等到他翻完最后一页。



“怎么样?”



李村葆迫不及待地询问。



为了能让《高山下的花环》成为精品,被关在小黑屋里,废寝忘食,日修夜改,整个人像生产队的驴一样,没少挨方老师的鞭子。



“怎么形容呢?”



“我现在就像淘金者,发现了大金矿。”



方言满意地点了下头。



“真哒!?”



李村葆情不自禁地抬高了嗓门。



一瞬间,引起图书室其他人的注意。



李村葆连声道歉,嘴角的笑容却怎么也压不下来,改了这么多天的稿子,终于过了!



“而且我可以断定,这会是难得的突破之作,会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一个标杆。”



方言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龚樰越听,越对这篇稿子感兴趣:



“方老师,李老师,能借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



李村葆爽快地答应,恨不得《高山下的花环》能立刻发表,让全国上下都能看到。



“我现在马上给你写审读报告!”



方言声音虽轻,但语气里充满兴奋。



“谢谢。”



李村葆不像平时喊他“岩子”,而是郑重其事地称呼“方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没有方老师的指导,自己就不可能进步得这么快!稿子也不可能改得这么顺利!



“组织栽培,个人表现。”



“等我把审读报告和你的稿子寄到编辑部,不出意外的话,我估计在下个月的《十月》上,就能看到这篇《高山下的花环》。”



方言摆了摆手。



“方老师,笔。”



李村葆赶忙递上了纸和笔。



方言接过,兴奋地撰写了审读报告。



【泉州军区歌舞团创作员李村葆写的《高山下的花环》,描绘的是对安南反击战开始前,一个企图临阵脱逃到后方去的干bu子弟,在战友们的英雄行为感召下,终于留在战场上,由少爷兵变成为战斗英雄的曲折故事。】



【的情节围绕着一个尖刀连在战前、战时、战后的军旅生活展开,这是一部战争时期的军旅文学题材,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叙事上,都有很强的开创性和突破性。】



【………】



【作者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



梁三喜连长牺牲之前留下遗书,叮嘱家里人在他死后用抚恤金替他还账;



赵蒙生、薛凯华、靳开来,甚至‘艺术细胞’段雨国,也都写得有血有肉,很有个性。两位乡村妇女的形象,写得光彩照人,崇高伟大,是她们,过去用小米养育了人民|军队,今天又把自己的亲骨肉献给了国jia。】



【人民,只有人民!】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方为英雄!】



【一部八九万字的中篇,能写活七八个人物,这并不容易,《高山下的花环》文笔朴实,感情深厚,我建议把这部作品作为重点稿件,刊登在下一期《十月》的头条位置。】



一气呵成,思绪毫无阻滞。



写完以后,轻轻吹着纸上未干的墨水。



耳边突然听到细微的声音,如泣如诉。



龚樰眼眶微红,噙着眼泪,终于明白方言为什么而忙。



第172章 以梦为马[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