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1章 《利剑行动》发表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章 《利剑行动》发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连陈道名、张广北都只配当小卡拉米。



就问这阵容,还有谁!



确定好演员名单,接下来就是排练。



粗排、连排、细排……



方言虽然是顾问团的一员,但不是人艺的职工,只能抽出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过来。



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去接方燕回家。



跟万佳宝、于师之等人告辞,方言骑着车离开,结果当朱菻、张广北想要找他当面道谢的时候,连人影都找不到。……



时间转瞬即逝,伴随着中考的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乌压压的人群从考场里涌了出来。



「哥!哥!」



方燕兴奋地大喊大叫。



「考得怎么样?」



方言把北冰洋递给她。



「这回中考,我平趟了!」



方燕语气里充满着自信。



方言乐道:「是嘛!这么有信心?」



「当然!区区2中,直接拿下!」



方燕蹦蹦跳跳道:「哥,看在我考得这么辛苦的份上,晚上这顿,咱们到外头吃吧。」



「改明儿带你搓一顿。」



方言说杨霞已经在家里准备好晚饭。



方燕点了点头,坐在车后座上,一边喝着饮料,一边说:「哥,别忘了我的武侠。」



「等你拿到录取通知单再说吧。」



方言弹了下她的额头。



「好吧。」方燕撅了撅嘴,「看来我只能先重看一遍《射雕英雄传》了。」



「犯不着,再过些天,你就能看到你哥我写的军事了,这不比那些武侠差。」



「哥,那什么时候能看到啊!」



「你看你,又急,当然得先过完审。」……



《利剑行动》在通过了《当代》编辑部的复审环节之后,又被送到了有关部门,经受审查,其中的一份,送到了总政办公室的案头。



「邦宽同志,觉得怎么样?」



刘柏羽看向正对面的老友兼上级,看向他手里的稿纸,笑脸盈盈。



「从未见过这样的军事。」



邦宽同志说:「写得明明是朔江战役和法卡山战役,偏偏里面夹杂着许多我军目前从未有过的东西,特别是这个"特种作战部队",别说十一支特种部队,咱们连一支都没有。」



「这叫"军事幻想文学",在军事文学题材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刘柏羽解释了一番。



「我看不只在文学上,里面提到的未来特种作战的构思和设想,也很有建设性。」



邦宽同志说:「就比如这个特种兵选拔的要求和方式,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年龄低于23岁,体能过关、基本作战技能要过硬,而且在全师大比武中必须名列前茅……」



「这些应该不违反保密条例吧?」



刘柏羽问了一句。



「当



然不违反,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什么违反不违反的问题,倒是小方提的这些东西,很值得深入研究。」



邦宽同志道:「现在不是正在搞精简整编,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依我看,这个特种部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小方写的这篇稿子,赶上时候了。」



刘柏羽不无感慨道。



邦宽同志说,这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好稿子,准备结合起来,写个内参报告递上去。



刘柏羽点了下头,「另外,是不是也可以像《高山下的花环》一样,向全军下发通知,组织部队阅读《利剑行动》?」



邦宽同志道:「我看可以,最好在军报上也登几篇评论,对"特种作战"来个讨论。」



一周之后,刘柏羽关于《利剑行动》的评论,紧随着最新一期《当代》的出版而发表。



继《高山下的花环》之后,《利剑行动》迅速在军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和连锁反应。



无异于,在整个军事文学新浪潮中又释放出一颗集团冲锋的信号弹。



就像刘柏羽刊登在《解放jun报》里的评论写着:



「在1982年军事文学题材创作座谈会之前,新时期的军事虽然有《西线轶事》等作品,但仅仅只是单兵作战,难成大势。



然而今日不同,《高山下的花环》和《利剑行动》两篇,一南一北,相继问世。



不仅宣告了新时期青年军事作家的集群崛起,拉开了新时期军事进入高潮的序幕。



而且以此为象征,成功地开辟了反映"和平军旅"、"当代战争"、"未来作战"、"谍战反特"的四条战线,昭示了一大批青年军事作家将会像李村葆和方言一样,在这四条战线大显身手!」



「军事文学崭新的未来已呼啸而来!」



免费阅读.



第191章 《利剑行动》发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