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3章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章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国范式,甲兵财货之强!”



“齐国范式,明君吏治之强!”



“楚国范式,山河广袤之强!”



“而这三强,皆非根本之强,不足效法。”



“………”



“只强一时,不强长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



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老人左看看蓝天夜,右看看鲍国庵,最终把目光逐渐放到了鲍国庵的身上,特别是当他说出“白马黑马论”。



“确儿巴是!”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老人颇为欣慰地拍了下椅把手。



胡木桥注意到他的眼神,不禁意会,趁着中途休息15分钟的工夫,马上凑了过去。



“傻子瓜子这些事,我看呐。”



老人说要“放一放”、“看一看”。



胡木桥默默地记在心里,《商鞅》这一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戏,将再次吹起改革的风。



…………



中场休息回来,好戏接着上演。



蓝天夜饰演的“卫鞅”,跟甘龙、杜挚等老氏族们,在朝堂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臣闻!”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顾威演的“甘龙”,说着《商君书》里“更法”一章的话,誓死都要守旧制、尊古法。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蓝天夜两眼如炬,随即反驳。



在朝堂上改革派和守旧派爆发争论之后,徙木立信、公子虔割鼻,激烈的矛盾冲突,就像暴风雨里的海浪一样,高潮不断地迭起。



一幕接一幕,一浪接一浪。



一直到秦孝公崩、商鞅车裂,才渐渐地恢复到平静,整个大厅的氛围,因为秦孝公和商鞅这对君臣之死,陷入一股淡淡的哀伤之中。



然而,正当大部分观众以为会以如此悲剧来收尾的时候,姜闻扮演的秦惠文王,面对着众多秦国将士,剑指东方,用粗犷的声音喊:



“秦国!东出!”



“东出!东出!”



在这最后一幕里,陈道名、张广北等人扮演的秦国将士,边走,边异口同声地唱: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紧接着,画外音响起了一阵阵女声。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桑难平!”



在音乐声中,吕茽、朱菻等、宋旦旦等秦国女性角色纷纷重返舞台,齐声高歌。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



听到“百年国恨”,李尧堂等人立刻想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国耻。



而后,男女合唱,声音滔天,响彻大厅: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听着慷慨激昂的歌声,李尧堂猛地一惊:



“这段在《大秦之裂变》可没有,这个曲子是谁写的!”



“除了小方,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词来。”



万佳宝笑道:“巴兄,你觉得怎么样?”



“磅礴气势!气势磅礴!”



李尧堂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气势,拍手叫绝,情绪激动地起来。



“这是他出的主意,为此特意写了首词,然后让一位叫‘赵纪平’的同志作的曲。”



万佳宝露出满意的笑容:“歌名叫《赳赳老秦》,我觉得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呐!”



李尧堂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后将会是小方这些年轻人的天下了。”



“是啊,年轻就是好啊,有朝气,有创造力。”万佳宝说,“每次坐在镜子前,我都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狂来欲碎玻璃镜’的冲动,但就是冲动不起来,唉,老啦,老啦。”



“不老,一点儿也不老。”



李尧堂安慰道:“托尔斯泰在那年纪,写出了《复活》,你在这年纪,写出了《商鞅》,以后的日子还长着,还能再多写几部。”



“那就要看还有没有好的蓝本。”



万佳宝严肃道,“可以说,没有昨日的《大秦之裂变》,就没有今日的《商鞅》。”



歌声渐渐到了尾声,陈道名、张广北等秦国士兵迎面朝着底下的观众,大喊着:



“风!风!”



“东风!东风!”



“风!风!”



“东风!东风!”



腾腾杀气,席卷而来。



尤其是“东风”二字,让台下所有人为之一振,忍不住联想到“东风压倒西风”。



李小琳大为震撼,迫不及待道:“岩子,这‘风’、‘东风’,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是创作出来的。”



方言道:“古代打仗时一定要喊出一些声音,就像击鼓和鸣金,特别是在旷野中,一定是用人声传递,即使是冲锋的战士也要喊,于是我跟先生商量,最后确认为‘风’、‘东风’。”



万芳补充了一句:“我爸爸当时的评价是,‘大风起兮,物无不朽’。”



“好啊!”



李小琳能感受到秦军的所向披靡,在场的观众同样能感受秦军的威武雄壮。



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话剧终于在这样的吼声中结束了,留给观众的是一阵高潮后的空虚。



一个个仿佛进入了贤者时间,不禁浮想联翩,秦军如果是我们,那么这个“东出”……



“巴适得很!”



老人眼神闪烁,情绪高昂,鼓起了掌。



“啪。”



“啪啪啪。”



渐渐地,观众自发地鼓掌,甚至有人边鼓掌边站起身,表达对这部话剧的喜爱和推崇。



剧场内站起身的观众越来越多,掌声也越来越热烈,到最高潮时如山呼海啸一般。



直到演员们谢幕结束,舞台上的大幕缓缓拉上,台上观众们的掌声仍在继续。



掌声响起的时间长达十几分钟,观众们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于《商鞅》的热爱。



“万兄,恭喜你又多了一部经典之作!”



李尧堂也站着,拍着手。



“以前总想写一点确有点水平的东西,拿出来,却一直写不出来。”



“72岁了,我终于又写出了个大东西啦!”



万佳宝望着台上已经拉上的幕布,眼神中闪着希冀的光芒,嘴里念着:



“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



第233章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