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一章:我严嵩也是有骨气的!(首订两千加更)   首辅[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我严嵩也是有骨气的!(首订两千加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火炮不值钱,一门才十五两银子,六百门也就一万两,但是火炮不值钱,消耗快啊。



这东西一张嘴,一天就能打出去几万两雪花银。



虽说不打仗的时候感觉不到,但是既然配备进了三大营,平日里总得训练炮手吧?



光日常训练消耗那也是千八百两了。



林林总总算下来,一个三大营最少要二百四十万两银子能配置齐。



这是兵部的第一个大头。



第二个大头是重建九边边军,设蓟辽总督和防秋军。



九边边军好理解,所谓的防秋军就是嘉靖命令山西、山东、河南三省各组建一支精锐,人数在一到两万人,平日操训,秋天就拉到北京驻守,待秋后再回各省。



嘉靖这算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边军、防秋军,这种完全脱离生产的正规军,在不算军械的情况下,养一个兵一年就要接近二十两银子了。



《明武备志》记着呢,边兵一月一两二钱饷银。



一年十四两四钱,一年随随便便也吃五两银子的肉菜和米面了。



如此计算,九边加上防秋军就算二十万,那就是四百万两。



四百加前面的二百四,整合陆佰肆拾万两白银。



别急,还有呢。



这只是北边,南边还有个浙直总督衙门。



张经打条陈伸手问兵部要嘉靖三十年的海防预算。



虽然现在不能主动出击了,但是防守也得花钱啊。



不要多,一年一百万两。



云南要防安南国、贵州都司要防土司,这两笔练兵费用从大明开国到今朝年年都有,不多,一年二三十万两就够。



所以,王邦瑞给内阁打了一个八百万两的军费条子,至于批不批就是内阁和司礼监的事了。



兵部报出了一个天文数字,工部也同样报出了一个恐怖数字。



“重修北京外城、加修宣大防线的长城、沿长城内筑十六座坞堡,合需三百五十万两。”



这就是嘉靖三十年,中央财政支出两块大头。



其他的各中央直属部院衙门,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报了也有接近九百万两,摊算到三十多个衙门身上,一个中央机构才分走二三十万两,可谓勤俭至极了。



按说总数加一起不过两千万,嘉靖二十六年的时候,大明朝的中央财政岁入还有四千万呢(物价换算后的总价值),怎么会不够花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嘉靖三十年,江南上的税首先要扣除掉嘉靖二十九年给张经的二百万两,另外还要扣留一百五十万两用于江南今年的防汛和防灾。



两防的银子每年都是南京扣留一百五十万,江南当地自出一百五十万来维持,如果超出这三百万两的话,那么北京再拨款救灾。



如此算来,大明今年的岁入已不足三千五百万,这其中,进到国库中的只有一千八百万,其中一千六百万来自江南六省和江南织造局!



有人纳闷这帐不对啊。



一点没错。



是有三千五百万不假,但是别忘了宗亲的铁杆庄稼。



这笔银子是雷打不动要砍掉的。



嘉靖三十年这个时期,明朝宗亲的俸禄在大明的财政占比大概也就是五成左右。



还没到万历时期的六成五、七成那么恐怖。



也因此,严嵩现在很放松,他今天,说什么都要嘉靖给个明确的态度出来。



兜里总共只有一千八百万,现在仅伸手迫切需要支出的银子就已经是两千万超出了,这可还有几个大头没加呢。



一年的公费吃喝没算,北方官员每个月要领的俸禄没算,修葺皇宫的预算没有,给嘉靖修吉壤的预算也没有算在内。



从哪变银子去?



指望着再向南边伸手,严嵩已经彻底放弃。



倒不是说南边不愿意给,而是实在觉得丢脸张不开口。



总不能一个中央政府的首辅年年指着要饭过日子吧。



现在就算南京愿意给,他严嵩还不打算要了呢!



不就是把孙世祐赶走了吗,大不了以后你们南京自己玩,我严嵩还能饿死不成?



(第十四更!)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一章:我严嵩也是有骨气的!(首订两千加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