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六章 曹操:同时有三个谋主是种什么感受【求订阅】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 曹操:同时有三个谋主是种什么感受【求订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遂任命当年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自己的老部下,为另一军的监军。



还有郭图,也得了类似的职务。



这就把沮授的职权,一分为三,分薄了其监统全军的权柄。



袁绍麾下,目前分成三个派系。



以沮授为首的冀州本土派,郭图为首,来自袁绍家乡的乡党派,以淳于琼为首的故旧派。



这么做,其实也不算错,避免了一个人掌握的权柄太重。



但在大战前分权,人心动荡。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冀州本土派,严重不满。



他们觉得跟随袁绍,受到冷遇,遭到了薄待。



要知道当初袁绍赶走冀州牧韩馥,沮授等冀州本土名士,是出过大力的。



而袁绍也承诺过,厚待他们。



可此时显然和当初的承诺不符。



贾诩独步天下的洞察人性能力,立即便看到了机会:“冀州三派林立,可供利用。”



曹操嗯了一声,心里掠过一个念头:少了一个。



他本来也想说几个接下来针对冀州的方向,贾诩所说,正是其中之一。



被他先说了,曹操自己要说的对敌方向,便少了一个。



荀彧的大局观最好,搞统筹非常厉害。



他从他的角度看待战局,又给出另一个建议:



“冀州攻克幽州,消耗就很大。再打我兖州,全靠秋收上来的粮备支持。



冀州今年虽然也丰产,但粮备始终是短板,并不富裕,可攻其弱。”



荀彧的意思,是有机会就主攻粮草,不断放大他的弱点。



“善。”



曹操称赞了一句,并暗自嘀咕:又少一个。



荀彧把他想打冀州粮备的说法,也抢先说了。



郭嘉在军事,蓄势方面见解独到,又善用奇谋,也献策说:



“冀州军最大的短处,是他们的兵马来源。我们可先下一城,以首战的胜利,激励士气。”



汉时实行的是全国皆兵的义务兵制。



该制度要求全国所有适龄男子,每年抽出固定时间,服兵役。



此外还有各地选拔的优秀人才,送到王都,轮流担任禁卫军。



从而形成地方预备役,边军和禁军,一整套的军队体系。



但到了汉末,天下大乱。这套兵役制度,早就崩溃了。



全国各地没有在战乱中死亡的青壮年,要么落草为寇,要么被地方豪强,诸侯,抓了壮丁。



还有些人,迫于无奈,主动投靠本地士族,成为大族门下的部曲。



其好处是自己和家人可以得到庇护。



坏处则是从此失去自由身,世代给士族卖命,无战时种地,战时上前线。



这种问题随着时间的延续,越积累越严重,阶级分化,带来的就是动荡和反抗。



这也导致不仅袁绍自己是世族出身,他手下的干部,来投他的人,也多是大族子弟。



他们都是带着各自的利益和私兵来的,共同汇聚,成为完整的冀州军体系。



袁绍此前也曾看出冀州和兖州的不同,艳羡曹操的兵马,能指哪打哪。



他麾下各家士族的兵马混编,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他们并不绝对效忠袁绍。



在危急关头,选择的效忠对象,是各自所属士族。



袁绍缺乏对整个军队,真正统一的指挥权。



所以他要在临战时,调整削弱沮授,怕自己被架空。



郭嘉的提议,便是针对这一点,同样在放大冀州的弱点。



一旦陷入逆境,士气低弱,袁绍内部,会出现很大问题。



“我建议出兵,首袭黎阳。”郭嘉道。



曹操暗忖又少一个。



他已经对黎阳展开用兵。



但还没公开,又被郭嘉抢着说了。



麾下有荀彧,贾诩,郭嘉这种顶级智慧担当,样样都好,就是有时候很没有成就感。



“州牧还有什么要补充?”



荀彧,贾诩,郭嘉,三人一起看曹操。



曹操摊手道:“都让你们说了,我还补充什么?你们仨各自负责自己说的部分,散会。”



三人齐声应诺,起身往外走。



荀彧走的最快。他事多,着急去处理。



贾诩一般走最后,他习惯站在别人后边,而不习惯把自己的背后留给别人。



但这次郭嘉似乎有话要和曹操说,没急着走。



贾诩就先往外去。



他走到门口的时候,郭嘉起身往前上了一步,屈指轻弹,将一点烟尘般的粉末,弹在贾诩身上。



他的小动作,只曹操留在屋内看见了。



但他当没看见。



“蔡伯喈写的檄文发出去没有?”



“发出去了,这时候估计冀州已收到消息。”



贾诩回了一句,出门加快脚步,转了个弯,便不见踪影。



曹操勾起嘴角:这俩人也是闲的,相互逗着玩,看谁能赢。



他转念又想:派出去作战的兵马,应该已到达作战位置。



Ps:求票~



第二百一十六章 曹操:同时有三个谋主是种什么感受【求订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