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章:洛阳水深!【4K】   汉官[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洛阳水深!【4K】[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小说网] http://m.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公,忠特来复命,幸不负所托!”



八月丙午日,辽东太守府。



只见戏志才面带微笑的向魏哲回禀道:“沃沮人已叛,东沃沮之地已然不复高句丽所有,高句丽南境义军四起,苦候王师久矣!”



话说在沃沮城被起义军攻下之后,戏志才并没有就此罢休。



魏慕华在高句丽到处开仓放粮,他就带着人四处煽风点火。



在他的撺掇下本就不稳的地方府县不少都矛盾激化到了动兵的地步。



到最后高句丽人自己都起来造反了,一时间南境可以说起义军遍地。



当然,如果汉人坐视的话,给高男武一些时间应该能渐渐平定乱局。



但问题在于魏哲怎么可能袖手旁观呢。



只见魏哲关切的扶起戏志才,执其手环视众人后大笑道:“吾有志才,可高枕无忧矣!”



此言一出,堂中诸多郡吏顿时都忍不住面露艳羡之色。



反倒是戏志才自己没有露出丝毫骄衿之色,依旧淡然处之。



……



次日,当两人私下相聚时。



戏志才方才面色微凝道:“明公,沃沮人虽反高句丽,但亦不可放任,否则恐步高句丽后尘。”



要知道当初高句丽起家时也不过是一个小部落而已。



若不是前汉末年的玄莬太守想要扶持朱蒙这个“卒本扶余”来遏制扶余国,也不会养出高句丽这个猛兽。



别看东沃沮眼下依旧是一盘散沙,但沃沮人的底蕴却不弱。



尤其是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南沃沮诸部,要比东沃沮更加野蛮好斗。



若不是南沃沮一直散漫无主,各行其是,恐怕辽东还得多个沃沮国。



说到最后,只见戏志才总结道:“东沃沮被高句丽统治之后已然粗通冶炼锻造,亦颇通汉俗。若是结合南沃沮之蛮力,恐怕后患无穷。”



“此言大善!”魏哲闻言顿时颔首道:“确实需要防范有人一统南北沃沮诸部!”



不过现在高句丽尚在,魏哲也只能暂存此念,留待日后实施。



待讨论完东沃沮的问题后,魏哲这才将一封邸报递给了戏志才。



只见魏哲一脸无奈道:“看看吧……”



戏志才接过之后发现上面其实主要就写了三条消息。



第一条很简短,不过是南匈奴叛,并与白波贼寇河东。



若是放在以往这种叛乱或许能惊动天下,但现在不过是小菜一碟了。



戏志才很快便略过这一条向下扫去。



第二条亦不是什么重要消息,无非就是司徒许相被罢官,司空丁宫为司徒,光禄勋南阳刘弘为司空,卫尉董重为骠骑将军等任命信息罢了。



许相这个三公之位本来就是靠宦官们硬撑起来了,做不久太正常了。



相比之下,卫尉董重为骠骑将军的任命反倒是让戏志才多看了两眼。



董重这个人可不一般,他算是铁杆的帝党。



实际上董重的亲姑母正是当今天子刘宏的生母——董太后!



天子让这么一个人来担任空缺已久的骠骑将军,必有深意。



戏志才刚升起这个念头,下一秒便确定了这个想法。



为什么呢?



因为第三条消息赫然写着:朔日,天子自号无上将军,于西园招募壮丁成军,聚众耀兵,并另置八校,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大鸿胪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大司农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统于蹇硕。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无非是天子在那扬武扬威罢了。



但关键在于元骏在邸报中表示,天子当众明言小黄门蹇硕为元帅,典护诸将,大将军亦为令属,需从令焉!



当看到这一行字的时候,戏志才顿时瞳孔微缩。



大将军听从校尉的命令?



如此违反官场常识的情况,当真是千古奇闻!



联想到董重被任命为骠骑将军,戏志才顿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明公……天子或许有意改换储君!”



魏哲闻言不由一愣:“何出此言?”



他虽然知道后来是皇次子刘协上位,但却不清楚这里面的纠葛。



话说当今天子刘宏其实就刘辩、刘协两个儿子。



长子刘辩乃何皇后所出,乃是当之无愧的嫡长子,故此一直被朝野视为储君。



不过由于刘宏的子嗣频频夭折,故刘辩出生后天子与皇后便听信方士之言,将其送出皇宫寄养在史姓道人家里,故此刘辩又被称为“史侯”。



至于刘宏的次子刘协,生母为王美人。由于刘协出生后不久王美人就被何皇后所毒杀,故刘协自幼由董太后抚养,被称为“董侯”。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协既非嫡子,又非长子,并没有优势。



但戏志才却有另一番看法。



“若今上欲以史侯为储君,绝不会动摇大将军何进之威信,更别说令他听命于宦官了,否则日后史侯继位之后如何稳定根基?”



“但若天子准备立董侯为储君,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说到这里,戏志才又指了指邸报上董重以及蹇硕的名字。



“董重同样属外戚一党,按制亦可为大将军。”



“并且董重向来与董侯亲善,并且与史侯并无瓜葛。”



“至于小黄门蹇硕乃天子心腹,今上命其统领西园八校,节制大将军,无疑是在为董侯继位铺路。”



只见戏志才斩钉截铁道:“一两年内,天子定然会罢黜何进,命董重大将军,断何氏根基!”



“明公,自今日后切不可与何进往来过密呀!”



其实戏志才这话说得还是有点保守了。



他其实认为天子死前必然会除了何进,否则皇次子刘协绝难登基。



而见戏志才这么一分析,魏哲结合后世记载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从设立西园八校开始,刘宏就已经确定了储君的人选。



只是刘宏高估了自己的寿命,别说两年了,西园耀武之后一年不到他便驾崩了,导致诸多布置也只完成了一半。



小黄门蹇硕虽然忠心不二,依旧想要保着皇次子刘协登基,但终究没能玩过何氏一党,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



后面董卓入洛倒是填补上了蹇硕的生态位,但性质却截然不同了。



毕竟董卓可不是蹇硕这个没卵子的太监,他对刘宏可没那多少忠心!



不过想到这里,魏哲忽然心中一紧。



不对,要是这么想的话,那么刘宏的死因或许有些猫腻。



要知道十常侍可是站在何氏这一边的,当初王美人被毒杀,天子想要废除何皇后的时候,就是十常侍苦苦哀求才保下的。



在这种情况下,宦官内部或许也存在巨大的分歧。



蹇硕想要遵从刘宏的遗命保着皇次子刘协登基,但十常侍未必乐意。



第134章:洛阳水深!【4K】[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